经典诗歌

    两个傻瓜的国家


    时间:2022-07-02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过去我对农村生活从未有过任何浪漫的想象。相反,我觉得当时的中国乡村社会,最有丛林般的一面,不值得记忆。

    先说两个傻子的故事。

    之前隐约知道第一个故事,最近才听到完整版。90年代初,南方一个村子里有个傻子。傻子长成了少年,一直照顾他的母亲去世了,于是他成了两个哥哥最明显的负担。这个包袱必须甩掉,否则两兄弟将长期困在农村社会的底层,难以翻身。他们把这个傻哥带到了县城,扔下了他,可这个连基本语言能力都没有的傻子居然摸到了自己家。这说明放弃的半径太短了,所以下一站是省会,离家300公里,那里的人都说不同的方言。这一次,傻子在繁忙的省道上被车撞死了。我的兄弟们看到了电视新闻,赶过来要求失主赔偿。因为“他是怎么来省城的”这个问题的答案被揭穿了,他们被骂回家了。

    这是一个比《盲井》更让人心寒的故事。103010的故事还在继续发生,这样的故事也没有停止。

    另一个傻瓜,我亲眼看到的,在我童年的一个朋友住的村子里。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大概10岁左右,一群年龄相仿的男孩子正在把棍子蘸到屎坑里喂他吃。他咯咯地笑着吃,每舔一次棍子,就引起一阵笑声。过了一会儿,傻子父亲吼了出来,驱散了人群,用手擦了擦傻子嘴上的脏东西,大骂了一句。

    当我听到第一个傻子的故事时,我想到了我亲眼看到的这一幕。这就是为什么两兄弟必须除掉傻兄弟:在这样的丛林社会里,弱者不会被怜悯,只会被咬。

    对于第一个傻子的两个兄弟来说,当时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娶个老婆。当人们谈论他们时,他们会说“傻瓜的兄弟”,而不是“国王A或国王B”。如果“傻子”的指向不够明确,人们可能会进一步解释为“吃屎的那个”。很难找到一个自愿做“吃屎的傻逼的嫂子”的姑娘,世界上也没有人愿意做这样的公公。

    如果我们处在一个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愚人的生活由国家福利机构或民间慈善机构资助,他的兄弟们只会有有限的烦恼,事情肯定会有不同的发展。他们不用扔掉弟弟,女孩和女孩的父母也会把他们纳入选择范围,虽然这还是一种约束。这个假设并不遥远,它是当今城市的事实。

    在城市可以逐步做到,但在农村还需要努力,因为农村在社会建设领域一直比较落后。一个傻子的故事只是农村社会制度复杂逻辑的一个例子。我们很容易发现,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丛林般的。如果我们想处在一个我们直觉认为更公正的环境中,唯一的办法就是离开。

    于是人们纷纷离开,靠读书或者出去打工。前者对现代社会环境有着自觉的向往,后者则是进入现代社会环境后的开悟。他们的离开毫无共同之处,但结果都是一样的:都不想回农村。

    当然,城市也是弱肉强食,只是提供了更先进的治疗规则和渠道,而农村很难提供解决方案。中国的农村有自治的传统。尽管已经改变了一种完全不同的组织方式,但乡村自治的状态仍然存在。自治的背景之一是农村环境下权力实施的成本太高,部分放弃权力实施是更好的选择。

    但是,乡村自治要实现“善治”太难了,因为它所依赖的人文和道德条件太苛刻了。伦理道德,舆论环境的隐形约束,乡贤长者的威信,都必须保持在一定的高度。一旦其中一个低于某个临界值,就会变成一个相当丛林的社会。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都知道,“兄弟多”是最大的硬实力,因为这样可以防止被欺负,甚至欺负人。事实上,即使在宗法时代,“非治”也是乡村治理的基本特征之一。能管的就管,管不了的就不管。管理失败不失败都无所谓,也不会给上层建筑带来太大压力。这就是农村身体长期患病的现实。

    两个傻子兄弟的所作所为,理应受到法律和理智的惩罚,但在当时,他们连舆论的谴责都没有受到。村民们并不认为在他们的意识中丢弃愚者的兄弟是越轨的。

    修复这样的乡村文化环境,比破坏重建更难。正好,改革开放引发的新一轮工业化,开始了对农村的肉体摧残。时代直接用把人吸进城市进行自然熏陶教育的方式,终结了农村社会生态原位改造的难题。它催生了“乡愁”,却重建了人的存在方式。

    学者们用很多话解释过,在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处于被挤压的地位,物质资源、智力资源、自然资源都是如此。但我们往往忽略了人是自愿离开的,因为人有向往更高形式文明的天性。

    经历了城市环境改造的人,将来会回到农村,这个过程其实已经开始了。但是回去的人角色变了,未来的村庄是属于农业企业家的,而企业家往往携带着规律理性的基因。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