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

    永恒的思想


    时间:2022-07-02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我父亲在民国十几年的时候,在浙江当武官,他在杭州的寓所里经常出入许多骁勇的战马。那时候我和弟弟还小,每次听到大门喊“老师回来了!”,躲在门角,偷看我父亲,穿着威武的军装,穿着他的高筒靴走了进来。到了大厅,一个马扁拿着指挥刀和一撮白流苏的军帽,然后坐下,另一个马扁脱下靴子,换上软底鞋,脱下军装外套,换上锦袍,默默走进书房。哥哥总是羡慕地说:“好气派啊,爸爸。我长大后想当一名教师。”但我撅着嘴说:“我不想当老师……我连话都不和别人说。”

    我父亲的马都精神很好。哥哥敢和他们说话,有时还会伸手去摸他们腰间挂着的木壳枪。我看着就发抖。但是只有两个人,和其他人不一样。他们总是亲切而尊敬地和他们的母亲说话,有时他们戏弄我们并给我们糖果吃。所以我只记得他们两个的名字,一个是胡,一个是陈宝泰。

    父亲总是直呼其名,母亲则让我们叫他们胡大爷、陈大爷,调皮的弟弟却叫他们“芙蓉糕”、“爬宝塔”。我大声跟着,咯咯地笑着。因为我是,喊“邓”比喊“陈”容易多了。

    他们两个,一人一个。胡跟随父亲到了本部,打理着帅气的白马和雪亮的指挥刀;陈宝泰是个文质彬彬的书生,打理父亲的茶、烟、点心,每天擦亮水烟袋,把莲子燕窝汤炖在仙人缸里,带进书房侍候。

    胡很喜欢他的弟弟,经常把他背到马背上,教他如何牵马缰绳,如何把腿夹在马肚子上让跑起来。他太高兴了,他的哥哥只想长大当一名教师。我呢,马一转头看我,我就怕直接回去。胡把我的小拳头拉进马嘴里,吓得我尖叫起来。陈宝泰会教训他,说他家姑娘不要学骑马,要学习。所以他教我读书,给我讲故事,所以我很喜欢陈宝泰。

    妈妈很尊重他们,说他们是好兄弟,但又形影不离。他们很开心,一起喝酒聊天,但是不开心的时候,没有人喜欢他们。胡笑陈宝太不会扎鸡,没资格在本部工作,只好在府里打杂,又是师长的保镖,好得意。陈宝泰不做声,笑胡是“猛张飞”、“自称好烂稻草”。

    母亲带我们回老家后,胡一天深夜匆匆赶到。他一声不吭,把我们兄妹裹在被子里,一手一个。他让长工提着灯带路,扶着母亲快步跟着,直奔山后一个僻静的小尼姑,好让大家保持安静。我们害怕土匪来了。胡告诉他的母亲,是他的父亲在与孙的战争中失败了,孙的追兵将在后方举行的家庭作为人质。他爸爸不放心,特意派他来保护我们到安全的地方。那时候我只觉得逃跑很好玩,我妈也从来没有忘记他护送我们穿越火线的勇气和忠诚。

    因为这件事,陈宝泰对胡十分钦佩。他说:“如果我是你,我不敢在半夜穿越火线。胡这个名字听起来像一个勇敢的英雄。”胡听得高兴,两个人心里好受些,再也没觉得太可疑。但是下棋的时候还是会脸红。一个说不后悔,一个说要慎重考虑。后来胡把棋子擦了擦,说:“我不跟你玩了。”第二天,他们坐在一起喝酒唱歌。

    因为父亲厌倦了军阀内战中的互相残杀,当了六年老师就退休了。胡和陈宝泰被革职后,决心留下来为父效力。父亲同意了,对他们说:“以后不要叫我老师,叫我师父就行了。”陈宝泰想起来了,就改名叫师父,但胡总是喊“师父,师父”,他父亲就责怪他:“怎么又忘了?他只叫师父。”他啪的一声敬礼,说:“是的,先生。但当我呼唤老师的时候,我高兴了,仿佛你还在威武地领兵。”他看起来很固执,他的父亲对他毫无办法。

    当他们随父亲回到家乡时,胡是北方人。因为不会说话,经常因为误会和长工吵架。陈宝太随和。虽然他不太懂杭州话,但是长工喜欢跟他学。有一次大家一起去看一个庙会剧,在台湾上的是《捉放曹》。来自农村的北京学生很少。胡听懂了每一个字,高兴地鼓起掌来。长工突然指着台上说:“那个陈宫就是陈宝泰,这个大白脸曹操就是你。”胡气得跳起来,骂长工把他比作奸臣,说陈宝泰不配做陈宫。他大声喊叫,以至于舞台上的所有演员都停下来了。

    从此以后,这位长工一直不敢和胡说话,更不敢和陈宝泰说笑。因此,胡就有点生陈宝泰的气。父亲把他们叫到跟前说:“你们是我最亲的兄弟。不要为小事不高兴。”胡结结巴巴地说,“启禀老师,我不是生陈宝泰的气,而是他们把我比作一个坏人。我不甘心。我最讨厌曹操这样的奸臣。”父亲笑,“好人坏人都在你自己。别人跟你开玩笑呢。”陈宝泰沉默了。

    ,这时才开口了:“老哥,你若是坏人,你会有勇气冒生命危险穿过火线,去保护太太与少爷、小姐吗?”胡云皋这才又高兴起来。     我再到杭州念中学时,哥哥早已不幸去世,母亲于伤心之余,只愿留在故乡。父亲比较严肃,不常与我亲近,我在孤单寂寞中,全靠胡、陈两人对我的爱护与鼓励。我住校后,他们常轮流来看我,买零食给我吃,我心里过意不去,陈宝泰说:“你放心,我们的钱木老老,给你吃零嘴足够啦。”“木老老”是杭州土话,很多的意思,连胡云皋都会说。     抗战军兴,父亲预见这不是一场短期的战争,就决心携眷返回故乡。胡云皋义不容辞是一路护送之人。陈宝泰愿守杭州,父亲就不勉强他跟随了。将动身的前几天,父亲徘徊在庭院中、客厅里,用手抚摸着柚木的板壁和柱子,叹息说:“才住三年啊!就要走了,也不知什么时候能回来。”我听得黯然。父亲平生最爱富丽的房屋,自己好不容易精心设计的豪华住宅,只住了短短一段时日,就要离去,对他来说,确实是难以割舍的!我呢?本来就嫌这屋子给我种种的拘束与活动范围的限制,觉得它远不如乡下的木屋朴素自在,所以丝毫没有留恋之意,反觉得父亲实在不必为身外之物耿耿于怀。站在边上的陈宝泰看出父亲的心情,立刻说:“老爷,你放心走吧,我就一直不离开这幢房子,好好看管,不让人损坏一扇门窗、一片瓦。”父亲感动地说:“时局一乱,你是没法保护它的,你还是自己的安全要紧,不能住的话,偶尔来看一下就可以了。”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