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眼中的“穷人”
时间:2022-07-01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一名从高层建筑脚手架上摔下的工人被送进急诊室时受到了严重的休克。手术后,病人被转移到重症监护室进行观察。经过十天的治疗,病人终于脱离了危险,转到了普通病房。
经过几周的恢复期和康复期,病人可以出院了。在他们预定出院的前一天下午,病人的妻子让病房财务先把住院费用算一下。知道了应付金额,家人把我拉到一边说:“医生,你之前说的自费药真的要收这么多吗?这笔开销太大了,家里只有我一个人在工作,根本负担不起。能不能请大家举手,给我们打个折,或者让医保报销这一笔?”
“如果你有经济困难,我只能帮你联系社工寻求帮助。”其实我真的不能牵扯到钱里。后来社工和他们谈了很久,最后协商的结果是要求他们分期付款,按月支付费用。
我以为这是最好的方案,可那天晚上,他们不辞而别,只留下空荡荡的病房和一些自己穿过的衣服。这对夫妇就像消失在空气中一样,他们甚至没有回到诊所。最后一次看到患者的名字,是在几个星期后,医院收到了卫生局下发的文件,文件指称有患者投诉我们“多收了自己的项目费”。
多年以后,我再也没有听到他们的消息。每当类似的事情发生时,我都会忍不住问:“什么是生命无价?”总有一些家属在手术前给医生红包,可能代表着他们认为这条命值多少钱。不幸的是,人可能会被收买,但死亡不是那么容易被收买的。生命无价,只要能救一条命,不管花多少钱,都是值得的。然而,在这个社会的角落里,有另一群人把金钱放在健康之前,因为经济的负担让他们别无选择。
另一次门诊时,一位老先生由他穿着考究、珠光宝气的女儿陪着。老先生前两天走路不小心摔倒了,满身淤青。我撕下病人身上的纱布,一边检查伤口,一边教他们如何换药。
"能给我们一些纱布和生理盐水吗?"病人的女儿指着换药车上的纱布说:“如果可能的话,我还想要一些化妆胶带。”
“这可能很难。我可以给你开药,但是这些换药的医用材料必须自己准备。药店都有卖,价格也不贵。”
“价格不贵但也有钱。你们医院真小气。”她投诉了。不想多解释,就当没听见。因为伤口的分泌物和血渣,上次盖的纱布已经粘在伤口上了。当我把纱布撕下来的时候,老人痛苦地皱起了眉头。“医生,请温柔点。我父亲很痛苦。”病人的女儿忍无可忍,赶紧在旁边提醒我。
“药膏干了以后,纱布会粘上,一定要耐心。也可以选择人造皮肤,是油性敷料,撕下来不会那么疼。”人造皮肤虽然不能医保报销,但大多数人都知道有一种不那么痛苦的换药方式,很少拒绝。
“好!那就贴人造皮肤!”她说。我一边指导护理人员帮老人准备人造皮肤,一边向患者的女儿解释用法:“受伤后的头几天,伤口分泌物会比较多,所以人造皮肤一定要经常更换。像你父亲这么多伤口,换药大概要五六块。人造皮肤需要自费购买。如果用完了,可以直接去药店买。”
“人造皮肤要自费吗?”老人一声不吭,女儿却大惊小怪,一脸难以置信。
“人造皮肤多少钱?我父亲要改多少次?一共需要几件?”她问了一系列问题,都围绕着钱。“几十块钱。像他这样的伤口,总共可能需要十几二十块,最多几百块钱。”我做了一点估算。从患者女儿手腕上戴的名表和手里拿的名牌包来看,相信几百块钱对他们来说不是问题。
“你一开始不是说擦药膏就好了吗?医保能报销药膏的费用吗?我能买些纱布吗?”她的问题让我有点意外,不过确实只有擦药膏才会好,我勉强点了点头。他们换了药就走了,但很快就回来了。“请问医生,我拿着就诊收据去医院楼下的附院药店可以打折吗?”当她知道没有额外折扣的时候,她又抱怨了,我只好请她离开。
虽然类似的案例总让我有些迷茫,但我还是会不改初衷,坚持“生命无价”的原则来对待病人。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