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牛津的勇气
时间:2022-06-30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在选择青海三江源体验一线保护工作时,李雨涵放弃了牛津大学、哥大和杜克大学的offer。
在北大119周年校庆上,作为毕业生代表,她第一次做出了自己的决定。会后,一位老人上台找到她说:“姑娘,你的决定是错误的。你以后会后悔的。”
根据罗兹基金会的数据,李雨涵是中国最好的学生之一。2017年12月2日,她获得了有“本科生诺贝尔奖”之称的罗兹奖学金。作为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实习生,她管理着青藏高原三江源国家公园的一个科学研究站。
李雨涵是北京市第十一中学的荣誉学生,后来去了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学习政治、经济和哲学。那时,她决定把动物保护变成一生的事业。“对我来说,去三江源比骑马上学更重要。”李雨涵说她想看一些具体的东西,她不想只在想象中学习。
在三江源,她和同事开车翻山越岭找牧民,回家调查野生动物捕食牲畜的情况和垃圾如何处理。
李雨涵被西藏人民“非常平和而不匆忙”的生活态度深深打动。这个女生知道,这辈子不用赶——,读完书,找个好工作,赚大钱。从漫长的人生来看,晚一两年也不算什么。
在三江源,她看到了人、动物、自然的和谐与平衡。“我们所做的是鼓励和帮助当地人保护环境,尊重他们,并教给他们保护家乡的知识和技能。”
在三江源,李雨涵不会因为来自大城市而有优越感。“我完全不这么认为。我只是来这里向他们学习。他们有我没有的本地知识。”她这样定位自己。
即使不懂藏语,李雨涵也会开心地聊天。她认为,你必须主动去获得许多东西。在北京市第十一中学,李雨涵负责接待一批获得美国总统奖的访问学生。他们告诉她,在一个新的环境中,最重要的是主动和别人说话,否则别人可能会因为尊重你而认为你害羞或者不和你说话。"我发现他们这样做可以交到很多朋友。"李玉玺说。
她的工作站坐落在一片平坦的草地上,有一个特别大的落地窗,窗外是汹涌澎湃的澜沧江。还有一个很大的玻璃屋顶,从这里可以看到夜晚明亮的星空。“浴室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左边的小树林是男厕所,右边的小树林是女厕所。”李雨涵笑着说,“条件挺好的。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只是不能洗澡而已。克服这一点。”每次野外工作结束,她都会坐4个多小时的大巴,回到玉树市区的工作站洗个澡。
虽然有危险,但是屈指可数。有一次,我开车去野外。雪下得很大,道路结冰了。李雨涵一路小心翼翼地开车,生怕一不小心就会冲下悬崖。还有一次,她回到工作站时没有带钥匙。当时下着倾盆大雨,电闪雷鸣,周围没有人,一片漆黑。在等待同事回来的几个小时里,李雨涵一直呆在车里,害怕遭到雷击。又发生了一件事。当他们回到工作站时,他们发现玻璃门被打破了。起初,他们以为一只熊来了,他们非常害怕。后来,他们发现它是被一头牦牛弄坏的。经过这次惊吓,他们在工作站的门窗上加了一层铁丝网。
对于李雨涵的玉树之行,父母只是有点担心,怕女儿一去就会上瘾,一呆就是三五年。至于其他问题,他们放心。李雨涵出生在一个大学教师家庭。她从小就沐浴在自由的风中。甚至在她上小学的时候,父母也会给她自己选择的机会,很少干涉。
喜欢读书和旅游,不看电视剧和动漫的李雨涵,敢于暂时放弃留学选择去三江源,也得益于学校教育。"把想法变成行动需要一点勇气。"她说,“十一中给了我奋进的勇气,北大和中学的母校很像。它们都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你可以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活动积累经验。最终你会明白,你的一些想法是可以通过努力变成现实的。”
从2018年9月开始,罗兹奖学金获得者李雨涵将在牛津大学攻读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和管理硕士学位。但是她喜欢待在三江源。一旦回到玉树,她就觉得不舒服,想去野外。李雨涵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逐渐能够自己爬山,也学会了如何在冰天雪地里捡牦牛粪生火做饭。现在,有些人会认出我是一个藏族女孩。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变化,说明我对这片土地越来越熟悉了。”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