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妈拉巴的酥油灯(感人)
时间:2022-06-29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1982年,我是《西藏日报》的副总编辑。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到了一个关于酥油灯的故事。几十年来,这个故事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
有一天,天寒地冻,因为下雪,路变得很滑。陆军三辆军车前往当雄雷达站运送物资。在一个下坡的拐弯处,第一辆车突然发现一群牛羊从坡上下来。司机赶紧踩刹车,结果车轮在冰上打滑了。恰巧正在放牧的小伙子冲到马路上驱赶牛羊,失控的汽车撞倒了小伙子。后方军车立即调头,将受伤的小伙子送往当雄县医院。不幸的是,小伙子伤势过重,失血过多,无法抢救。
事故发生后的第二天,8名解放军战士将死者遗体送回拉巴奶奶家,她才知道儿子出事了。
很快,拉萨西郊站副站长带着几个干部,汽车公司的连长带着肇事司机和其他几个战士去了拉巴奶奶家。肇事司机手里拿着哈达,背上扛着大米,肩上扛着茶砖,还有一万元现金。连长带头跪在腊八奶奶面前赔罪。马拉巴赶紧把连长和战士们一个个扶起来,说:“你们是解放军。以前你们去西藏很吃亏,现在物资运送还是很辛苦。你已经够好了。我不能接受你送我的任何东西。如果这笔钱属于国家,请用于军费;如果是个人的话,建议弄庙灯。”
事故发生后的第四天,阿玛拉巴按照藏族习俗为儿子举行了葬礼。她卖掉了儿子放牧的30多只牛羊,所得的钱除了丧葬费,大部分都给了穷人。剩下的牛羊都托付给了亲戚,她在家里默默地为儿子点亮了一盏长明的酥油灯。
我们开车去了拉巴奶奶的家。她是一个朴实谦虚的老人,没有任何特点。她又瘦又黑,背驼着。她的家是牧区特有的土坯小房子,只有一个窗户。房间很暗,但佛龛前有一盏明亮的酥油灯。灯光照亮了整个房间,一个喇嘛盘腿坐在一张藏式木床上,闭着眼睛专注地祈祷着超度的祷词。
阿拉巴妈妈让我们坐在房子外面。由于她认识尼玛,误以为我是公安局的领导。还没来得及端茶,她就一遍又一遍地跟我解释:“我儿子死了,我不想再有一个人失去儿子。哪个孩子不是父母的骄傲?不管是谁,痛苦越少越好。一棵树死了,总不能把另一棵树的根剃了吧?我原谅司机,你也要原谅司机。”说着,她跪倒在地,双手合十,磕头。
司机叫刘志,出生在人口大省河南,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出事后,他父亲专程从河南赶来。他用了二十五天的时间,乘火车、公共汽车和山路到达当雄。他给奶奶拉巴带了一堆河南土特产和一万块钱赔罪。在当时,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刘志佳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这笔巨款是他父亲借的。
当刘志的父亲来到当雄县时,他感到很不安:儿子遇到大麻烦了,他是独生子。她看到这个藏族老太太会泪流满面吗?你会跺脚骂人吗?最后他鼓足勇气找了个翻译,来到了拉巴奶奶家。没想到,腊八奶奶热情地接待了刘志的父亲,让他住在自己家里,每天给他做酥油茶。她对刘智的父亲说:“你带来的钱,我一分也不要。如果是你借的钱,以后还得还债。如果你还债,就意味着我在还债。别担心,我会帮你救出你儿子的。我儿子走了,你不能再失去他了。我已经把他当儿子了。”
办完儿子的丧事,马拉巴拿着酥油茶和牛肉干,跑去看望被关押在看守所的刘志。随后,阿妈拉巴又到拉萨西郊站和拉萨交警队逐一向刘志求情。刘智还是被判刑了。在奶奶拉巴的恳求下,她被判了当时最轻的刑,——年劳教。
那是车祸四年后的一个夏天,我再次去看望拉巴奶奶。拉巴奶奶家的老房子还在,里面的酥油灯还在闪烁,屋子里断断续续传出喇嘛诵经的声音。不同的是,在老房子的另一端,新房子的地基已经打好了。一个精瘦的年轻人,穿着藏装,正在那里打土坯。麻拉巴一见我,就对小伙子说:“阿武,你来见见客人。”“阿伍”在藏语中是儿子的意思。原来,这个小伙子叫刘志,提前一年劳教期满,自愿来腊八奶奶家。他父亲告诉他,腊八奶奶是菩萨,住在她家。他的心是温暖的,但房间在晚上非常冷。他牢牢地记住了这句话,在心里默默地想,为了报答他的恩情,将来一定要给奶奶拉巴盖一座房子。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在劳教所专门制作土坯砖,还和藏族伙伴一起学习藏语。
我们聊天的时候,腊八奶奶在给我们打酥油茶。一个藏族大妈,一个汉族儿子,两个人不时轻声交谈。他们真是一对和谐默契的母子。
上次去阿玛拉巴的时候,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遍了藏区,农牧民逐渐走上了劳动致富的道路,生活设施齐全的砖房取代了简陋的土坯房。马拉巴家周围有好几个邻居,都住着崭新的房子。去的那天,门口站着大人小孩,都穿着藏服,只有拉巴奶奶身边的一对男女穿着汉服。那个男的是刘智,那个女的长发披肩,白色短外套,黑色百褶裙,脸颊红润,在草原上看起来很时尚很惹眼。马阿拉巴像亲生女儿一样,拉着她的手,笑着给我介绍,说她是刘志的女朋友,从河南来的。
更让我吃惊的是,刘智单手作战。
土坯砖的好手艺,组织了几十个藏族青年成立了砖厂。牧民有了钱,都在盖新房,土坯砖的需求量大,正是刘志大显身手的时候。他本人勤劳又能吃苦,加上阿妈拉巴和他未婚妻的支持,在不长的时间内,刘志一跃成为当雄县的首个万元户。阿妈拉巴家的新房里,沙发、桌椅、黑白电视机、卡带收录机、太阳能小型发电机……一应俱全,拉萨城里许多工薪家庭还没这么气派。
环顾草原,唯一不变的是,阿妈拉巴家原来低矮的老屋依然还在,那盏酥油灯的光明和喇嘛的朗朗诵经声依然还在。往事历历,我心潮澎湃,不禁由衷地祈祷:油灯不灭,用慈悲喜舍的光芒,照耀苍生之爱;油灯永明,用互敬利他的光芒,激发人性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