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世界和小世界
时间:2022-06-27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很多美学方面的学者认为,艺术家有一些先天的、与众不同的禀赋。这种禀赋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的。应该承认,这是上天的一种眷顾。
但是,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虽然不能得到宠爱,但是可以通过培养后天的兴趣来弥补这个遗憾。也就是说,即使我们的孩子成年后不能成为一名伟大的画家,我们也可以让他在人生中期有一个良好的艺术修养,以享受作为欣赏者的乐趣。
我们有些家长能负担得起昂贵的学费,送孩子去学绘画、钢琴、小提琴、芭蕾……但没有多少家长能负担得起每天带孩子去悠闲地散步十分钟。
在幼儿时期,每个孩子都应该是富有艺术独创性的,所以在看儿童画的时候,往往会有一种“身在一座山* *上,目不暇接”的感觉。成年人要好好利用这段时间,多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去观察这个世界。
观察季节的变化,树叶的颜色,花草的生长,甚至云朵的变化,都是培养孩子观察力和感受力的最好方法。
我们身边有无数个小世界,但由于我们成年人看事物的习惯一直深受实用价值观的影响,常常会觉得“只能看到森林,看不到个体的树木”。而孩子的观察习惯不受社会影响,能以新鲜的眼光看到大世界和小世界的差异。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带孩子散步的时候,他会突然蹲下来看蚂蚁排队,或者开心地捡起一块石头给妈妈,或者缠着妈妈问:“树上的香蕉怎么是绿色的?”或者问“花小白有妈妈吗?”
多可爱的问题啊!多么可爱的童心啊!当孩子问你一个问题的时候,就是他向你打开心灵之门的时候。尽量用他能听懂的话回答他,尽量向他展示大自然的奇妙和美丽。
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做欣赏者。如果我们从小就能欣赏和深入观察大自然中的一切,我们将在艺术教育方面迈出一大步。
但是,有一句很重要的话我必须说:“不要鼓励年轻人,不要太过分!”
这句话在我脑海里停留了很多年。每次看儿童画展,看报纸说哪个孩子拿了金牌,看新闻说哪个天赋异禀的孩子因为年轻去了异国他乡,所以长大后就成功了,我都觉得他们有些痛苦和沮丧。
今晚,我终于想说这句话了。想问问大家的看法。为了这样的成功牺牲一个孩子快乐的童年值得吗?
我非常钦佩陈碧贤女士,我一直被她的成就深深打动。但是,我想不通,陈女士的父母是怎么舍得让她在孩子九岁的时候离开的。他们独自去了一个遥远的地方,吃了那么多苦,只为了让她成为一个伟大的钢琴家。他们怎么舍得?你怎么能做出这样的决定?我想不通。
可能因为我是个普通人,我受不了那样的安排。所以每次有陈女士的好消息,我都特别替她高兴。幸运的是,她是个天才。幸运的是,她成功了。不然用什么来补偿童年的孤独和寂寞呢?
但是,最后天才不多,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是妈妈们应该注意的事情,让她们有一个没有任何竞争和压力的美好童年。
所以我不喜欢看少儿美展,也不喜欢看金银第一第二的少儿美展。看着孩子西装革履上台领奖,记者、聚光灯一大堆,甚至还有一段获奖感言,这大概是他记忆中最激动的时刻。(不过,大部分都是他父母记忆中最激动的时刻。)但是,然后呢?那第二天呢?那接下来的比赛呢?
除非他是个浑小子或者傻姑娘。否则他肯定会开始有心理负担。利益得失都清清楚楚的摆在他眼前。画画对他来说将不再是一种简单的乐趣,观察自然对他来说也不再是一种享受,而只是一种信息的储存,一种刻意领先他人一步的生活的开始。他不再是个孩子,或者说他内心的一部分不再是个孩子。
我讨厌日本的儿童画。正确的说,我应该说我讨厌日本老师拿出来参加儿童画展的代表作品。那些作品的确观察力极强,表现力极强,但并不稚气。
没有童心的童年,不是我们应该给孩子的礼物。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