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躺在中年等我
时间:2022-06-26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上帝保佑我。从初中开始,我在日常生活中听父亲讲古诗词,后来渐渐和他聊起来。这样的好时光持续了二十多年。
父女俩有很多共同的看法:比如都很崇拜王维和李后主,尤其是苏东坡;欣赏《三曹》和辛弃疾;特别喜欢《春江花月夜》,很“独特”.也有一些异同:比如刘禹锡和柳宗元,我们都喜欢,但我更喜欢刘禹锡,父亲更喜欢柳宗元;我狂热喜欢的《小李》和《小杜》,最后都完全偏向李商隐,而我父亲一直觉得两个都不错,不太认同我对李商隐近乎至高无上的崇拜。
最大的不同是对杜甫的看法。我觉得父亲老杜是个“诗人”,是唐诗的巅峰,毫无疑问。当年,我作为一个80年代学语文,满怀玫瑰梦的女生,怎么可能早就喜欢上杜甫呢?
父亲对此略显“无知妇孺”的表情,但他从未说服过他,更谈不上父母的权威,而是一个人享受着他作为“杜芬”的快乐。在他们那一代人中,很多人的生活榜样是诸葛亮,所以我的父亲经常说“诸葛威震大地”,“只不过是一根羽毛对着火红的天空”或“第三次召唤他以国家大事为重,他给了两代人他的真心”,然后由衷地称赞:“写得好!”
他看书打到节骨眼上就会说:“文字听起来不神奇!”3354这是杜石;看报刊,难免遇到一个不懂常识,不懂理论的流氓。他会怒极而笑,说:“二曹身名俱灭,江河永不流。”3354这也是杜诗;无论在电视上看到哪个国家的天灾人祸,他都会感叹:“眼干了就见骨,人间无情!”3354这还是杜石;他收到朋友的新书,有时会在看完之后给作者打电话。如果他的评价是以杜甫的一句话“庾信文章渐老”开头,说明他这次是兴奋的,这个通话往往持续一个多小时。
我爸爸喜欢马,也喜欢徐悲鸿的马。我看着画册里徐悲鸿的马,有时会说,“‘万世流马’好。”3354我知道“万世流马”是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中的一句话,但我总觉得老杜对曹巴的赞美和他父亲对徐悲鸿的赞美有点夸张。我心里嘀咕着:老杜是诗人,他有夸大的权利,这是别人的职业需要。你是学者,夸大其词不好吧?
有时,面对另一幅徐悲鸿的作品,他说:“‘可惜没有生死的余地。’真的!“杜甫《房兵曹胡马》中的这两句话极其传神,不分人和马,感情真挚,但我深信不疑。我特别喜欢马,但不喜欢徐悲鸿的画。我觉得他们“破破烂烂”(有一次我当着父亲的面这么说,他立马把他们“踢出”了书房)。而杜甫的诗色彩深沉,工整优美,所以我曾感叹父亲的褒贬不当。后来听了他夸许都的话,我想:他这“真好”是在夸谁呢?似乎还是更推崇杜甫。
父亲有时会无缘无故地说起杜甫,用他那种“世上竟有此事,你可以评论一下这个道理”的特殊语气,表示极大的敬佩。——“告诉我,已经是‘谁舞刀弄斧’了,还要‘天地随她动’。”我说:“嗯,挺好的。”我父亲并不介意我敷衍的态度,或者说他根本不理会我唯一的观众的反应。他把右手平放,食指和中指并拢,在空中用力画了几个“之”。不知道他是在体验公孙舞剑的感觉,还是在体验杜甫的气势。然后,父亲摇摇头,叹道:“他竟然要‘天地往返,随波逐流’!真的!”我暗暗想:这叫“心碎”。
晚饭后,父亲经常一个人在书房喝酒,带着酒气在大厅里走来走去,有时还开始读诗。1030101《琵琶行》我爸背的很顺,但是不经常读3354。他总说白居易“写得太多,太随便”,大概是不想给白居易太多面子。如果是《春江潮连海平》的话,父亲的背不是很顺,有时会漏两句,有时会磕磕碰碰,于是我就偷偷翻翻房间里的书,找他的“事故多发区”。如果是杜甫,父亲会“善始善终”,最常听到的话是“车陟缇,马萧萧,你们每个人的腰带上都有弓和箭囊”。我和我的妻子互相送别,直到尘土掩埋了长安城外的桥。他们边跑边喊,拉着你的袖子,他们悲伤的声音飘到了天上.“他总是把‘哭’念成‘广’。有时
候夜深了,我不得不打断他的“牵衣顿足拦道‘阔’”,说:“妈妈睡了,你和杜甫都轻一点。”
有一次,听到他在书房里打电话,居然大声说:“这篇文章老杜看过了,他认为……”我闻言大惊:什么?杜甫看过了?他们居然能请到杜甫审读文章?!原来,此老杜非彼老杜,而是父亲那些年研究的当代作家杜鹏程——长篇小说《保卫延安》的作者。有一些父亲的学生和读者,后来议论过父亲花那么多时间和心血研究杜鹏程是否值得,我也曾经问过父亲,对当初的选择时过境迁后作何感想。父亲的回答大致是:一个时代的作品还是要放在那个时代去看它的价值,杜鹏程是个部队里出来的知识分子,他一直在思考时代和自我反思,他这个人很正派、很真诚。
有一天,我突发奇想,有了一个“大胆假设”:杜甫是“老杜”,杜鹏程也是“老杜”,父亲选择研究杜鹏程,有没有一点多年酷爱杜甫的“移情作用”呢?说不定哦!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怎奈去日苦多,人生苦短。“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可叹智者死去,与愚者无异。十年前,父亲去世时,我才真正懂得“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这几句的含义。可是我宁可不懂,永远都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