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练习
时间:2022-06-22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2016年6月,33岁的肿瘤学家龙文子离开上海前往西藏日喀则进行为期三年的医疗援助。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外科主任医师,历任日喀则市人民医院院长助理、副院长、医务主任。
近日,记者采访了刚从援藏归来的龙。为了更真实地展现被采访者的经历和感受,本文以第一人称叙述。一个
2016年4月的一个周五下午,我接到了一个援藏任务。医院将派医生援建日喀则人民医院3年。
我女儿三天前出生了。领导知道了我家的情况,给了我三天时间考虑。我说不用,打两个电话就行,一个给我爸,一个给我老婆。
没想到,他们都表示支持。尤其是我的妻子,她也是一名医生,知道医疗救助的重要性。她说:“你是党员,如果组织需要你,你就应该去。我可以照顾孩子。”
2016年6月18日,我在22个兄弟的陪同下登上了去日喀则的飞机。我们23个人组成了上海第二支医疗队去帮助西藏。
日喀则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刚走下飞机的时候,我的脚感觉像踩在棉花上,一点力气都没有。同时,感觉胸闷,呼吸不自觉,甚至要拿起行李的人帮我们扛。
缺氧引起的连锁反应很多,比如头疼,失眠。我最明显的反应就是拉肚子。缺氧会引起肠痉挛,吸收能力下降。
缺氧还会带来一个无法避免的伤害,——记忆力下降。有一次,我从西藏回上海处理公务,在办公室的走廊里遇到一个熟悉的同事。我一下子叫不出他的名字,只能傻乎乎地嘲笑别人。
为了应对缺氧,我们23个人做了一个“对比实验”。我所代表的学校觉得要加强锻炼,增强抵抗力,于是开始跑步,骑车,我们也尽量少吸氧。另一派认为应该采用“龟息疗法”,不能动就不能动。
三个月后,我们体检。结果身体指数最好的是一个和我很亲近的球员。他是怎么做到的?他在屋里摆了50盆绿植,氧气管分布在各个角落。平时都是在医院,尽量吸氧。
那次之后,我认怂了,我们学校都采用“龟息疗法”。我们甚至制定了内部规则,比如不准跑步,以慢走为主;晚上睡觉要吸氧;一旦心跳高于160,立即报告;当你有感冒症状时,立即吃药.每个人至少有七八种药。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吃一把药。二
每年都有援藏干部和援藏干部因为高原反应丧命。一方面,我们应该为所有人提供医疗保健,另一方面,我们应该保护自己。
生活环境恶劣,所以医疗救治能力尤为重要。
当我们第一次去西藏时,我们觉得那里的医疗技术比上海落后很多。比如西藏的孩子有尿路结石。有些孩子被送来的时候,整个肾脏都是结石。
这种病在上海很好治。就做一个激光碎石的微创手术。但是在西藏,他们用大刀,砍一个15cm的洞,一次性把石头取出来,缝起来。术后十天半月,很难恢复。
我们从医院的仓库里翻出一台全新的弹道碎石机,是大陆捐赠的,但是他们不知道怎么用。弹道碎石相当于上一代的腹腔镜手术,但比手术好很多。做一个2厘米的切口,用弹道击中,用气压击碎结石,排尿时排出。手术后的第二天,孩子就可以下床了,家长很开心。
医疗管理水平是落后的另一面。我们建了胸痛中心,专门做心梗的急救。这在上海很常见。从患者入院到开通血管、放置支架,基本上可以做到及时有效。
2017年底,医院胸痛中心接收了第一位急诊患者。从病人到医院,再到手术室打开血管,把支架放好,一共花了5个小时。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有“120分钟黄金治疗时间”的说法:如果在120分钟内手术,大部分心肌可免于坏死;如果治疗时间拖延太久,即使暂时活下来,生活质量也会大打折扣。
为什么?流程有问题。医技配合不到位,病人进来了,所有医生护士一窝蜂,血样没有及时送到心内科,放射科机器没有提前开机,手术室的仪器没有准备好,等等。
我们花了半年时间打磨这些流程的细节,将救援时间从5个小时缩短到1个多小时。目前,他们从急诊室到手术室的时间已经缩短到40分钟。三
虽然西藏的医疗服务水平不如华东地区,但是患者们却出奇的友好。
除了临床工作,我还管理医务部。说白了就是处理医患矛盾。在医院的前几天,我专门查了这几年的医患纠纷记录。结果很意外,一年连10例都不到。
我觉得可能和当地人的信仰有关。他们生来就有善待他人的信念。所以他们来看病,听医生的,会全力配合医生。
大概三个月后,我亲身经历了这种医患关系的影响。一天深夜,附近发生了一起严重的车祸。十几个受伤的人一下子被送进了医院,都流了很多血,情况非常危急。
我们23个人都第一时间赶到医院,迅速开了3间手术室,开胸的开胸,开颅的开颅,伤情稍轻的先做止血处理。通宵忙下来,虽然尽了最大努力,还是有3个人没救回来。出了手术室,正想通知家属准备后事,突然,一大片人跪了下来,给我们磕头。
我当时以为他们是在求我们再努力救一救,旁边的藏族医生告诉我,他们是在感谢我们。我一下子怔住了,病人没有救回来,家属却下跪向医生表达感谢——这是我从医近10年来,从来没有碰到过的事情。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