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

    你永远不知道信里有什么


    时间:2022-06-22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电子邮件永远不会被泪水弄脏”

    我曾经收到一封信,这封信几乎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2011年,我躺在协和医院ICU的时候,写信的人是我父亲。写完信的当天下午,他刚刚拿到医院给我发的病危通知书。很久以后我才知道,那封信是他想把我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时唯一可以扔的绳子。本人患有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从发病到住进ICU只有5天的间隔。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所以身体经历的痛苦早就忘记了。现在回想起来只有一种感觉还是很害怕:弥漫在ICU的死亡气息。

    头顶24小时不会熄灭的白光代替了昼夜轮换,枕边的机器一直在微微震动,发出房间里唯一的声音。用来分隔病床的窗帘让房间显得神秘而没有生气,但也许这样更好。——每当他们被拉开,我都会和“邻居”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交流。他们表情冷漠,插在喉咙或嘴里的导管让他们的脸扭曲狰狞。它们是如此安静和僵硬,就像博物馆里的标本。护理人员要帮他们翻身是需要一定努力的。他们既不合作也不反抗。没我这么头疼。主治医生一出现就会抓着他的裙子哭着求他放我出去。生活在那个“寂静岭”里,我几乎不确定我是幸运还是不幸,能够有意识。

    每天能见家人半个小时。他们排好队,换上无菌上衣,一个接一个地进来,和我握手,说一些安慰的话。有的人哭,有的人努力不哭。我家很大,亲戚很多,半个小时很快就分成了两三分钟。我没有听任何人的话。我就把大家拉过来,一直跟他们说我要出去。现在想来,他们可能认为我当时神志不清。

    我父亲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给我写信的。首先,他向我介绍了我的病情,医生的态度,以及ICU的设备,甚至包括通气系统,解释为什么我被关在他也“一分钟都不想多呆”的地方。在信纸的前两页,他是一个异常冷静的父亲。他避免使用“病危通知书”或“死亡”这样直接的词语,而是用“不可逆转的后果”来给我解释他的病情。我没有意识到我正处于死亡的边缘。所以,这些内容瞬间被我遗忘了。

    但他转着笔写道:“姑娘,爸爸这辈子没做什么太有出息的事,却把你养大了。”我刚要逃跑,它就撞上了我,整个人掉在了下面的线之间。里面的父亲,远不是我熟悉的那个自信的形象。他在慢慢的把自己变小,示弱,纸上的涂改越来越多,就像在搪塞。“它只能让你和你母亲达到今生的基本生活底线,并不能让你们娘俩享受到任何幸福。我只有这么多精力,哎!”然后他检讨了自己的倔脾气和很多缺点,我只好认真读下去。直到他开始说他的独特优势是我无论如何都要继承的。他让我冷静下来。

    他对我说:“我的姑娘,我们都在看着你。此时,我们无能为力。全靠自己了。”“爸爸不想在这一刻告诉你我们有多难过和难过。请快点,宝贝。这些悲伤和令人沮丧的话。”“人生要的是过程,不是结果。人生病了,不要担心过程,只担心结果。”我无法回信,但结果是,我活了下来。我绝不会说这封信救了我的命,但它确实帮了我一把。

    我只收到我父亲的这封信。毫无疑问,信中有太多他无法用其他方式表达的情感。之后,我再也没有打开过,但我永远不会忘记。当我终于拿起它重读的时候,信纸已经变黄了。父亲的字很好看,虽然写得密密麻麻,比平时更乱。这一次,我惊讶地发现,签名的“3月2日”被他写成了“2月2日”。原来,信中让我冷静的父亲一直写到最后,慌慌张张地写着。

    作家若泽萨拉马戈说过,“电子邮件永远不会被泪水沾湿。”是的,它不会让你看到作家的停顿和修改,他的犹豫和自我否定,也不会让你找到一个父亲假装的从容。请写长一点,这样信封上必须贴两张邮票。

    "在一个再也没有人写信的地方,谁还需要邮递员呢?"

    那天,我打开了一本小说《高山上的小邮局》。男主角一上来就开始叹气。我不知道为什么,但它让我继续读下去。故事发生在一个叫博维尼尔的小村庄。和很多地方一样,有一个小邮局,已经存在了100多年。一天,邮局唯一的邮递员莎拉收到了老板的电子邮件,通知她很快将被调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工作。为了节省开支,政府将关闭博韦尼尔的邮局。莎拉今年45岁,独自带着三个孩子生活,离开从小长大的村庄是她人生中无法接受的改变。

    80岁的罗莎是萨拉的邻居。她想帮助莎拉。于是罗莎写了一封信——,莎拉需要一封可以投递的信。

    信,而老罗莎也恰恰有话要说。那是一封几乎写了60年的信,收信人是她20岁时最好的朋友路易莎。罗莎要在信中解释自己对友情的背叛——为何她原本是路易莎和阿韦尔的红娘,最终却变成了阿韦尔的新娘。60年来,她都没有这份勇气说明,萨拉的遭遇恰恰给了她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     罗莎在信的末尾写道,她并不期望答复,因此甚至连自己的姓名和地址都没留下。她只想求对方一件事。“很简单,像我这样,写一封信。信的长短、写得好坏都不重要。然后你把信寄给村里另外一个女人,因为她肯定会理解背井离乡抚养几个孩子有多么艰难。即便你不认识她,也要和她分享一下你生活中的点滴。我们大家一起创建一个文字接龙,让它长达首府,坚固得让那里的人不能切断。”她很生气地说,“首府那边说我们不喜欢寄信也不喜欢收信。他们怎么敢这么说!”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