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点餐吗?
时间:2022-06-21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几天前的晚上,我在北京的一家餐馆吃饭。服务员递给我一本厚厚的菜单。每一页都有两张A4纸那么大。随便翻开一页就吓了一跳。半页是猪头的图片,重点是巨大的猪鼻子。哭了,食欲被吓退了一半。
我不知道中国餐馆什么时候开始在菜单上放满了图片。的确,有时候没有图片,仅仅从菜名很难推断出你能吃到什么。
当我在Xi安工作时,我经常去大雁塔周围散步,那里有许多专门为游客准备的Xi小吃。一个小店的名字是陕西有名的吃——盆羊肉,大概是为了吸引外地游客,英文名是birdbath羊肉。“水盆”确实是水盆,但不是用来吃的。是西方公园里经常出现的一种巨大的石头装饰。平时上面有喷泉,鸽子等鸟类可以落在上面饮水玩耍。好在店家在玻璃上贴了一张放在盆子里的羊肉图片,让外地游客不会想到会有羊在喷泉里洗澡的奇观。
之前去肯尼亚旅游,在内罗毕市中心的一家餐厅吃饭,看起来很热闹。在周围的喧闹声中,服务员用一种混合语言和手势的奇怪表情,试图向我解释当地人常吃的“乌加利”是什么。他大概画了一幅玉米、米糊、搅拌的图,我当时没看懂。后来店主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拿着手机找出了制作这种食物的图片,这才化解尴尬。
这是一面务实的镜子,用最直接的方式告诉食客可以吃什么,可见我们对吃是多么认真。比这更直接的,大概只有“明厨亮灶”的国内大排档和遍布大街小巷的国外土耳其烤肉架了。
说到在外国餐馆吃饭,总有人开玩笑说:“你会点菜吗?”除了街边的快餐店,在西方国家的正规餐厅里,菜单上往往只有食材。线条密集,读起来像外语考试。饭后分不清是惊喜还是惊吓,有种“学院派”的感觉。
伊斯坦布尔之旅的最后一天,我在加拉塔半岛找到了一家名为“新本地”的餐厅。这里的位置特别好,窗户正对着金角湾和伊斯坦布尔老城区。我可以边吃边看夕阳下的金角湾。
服务员用一个木夹子把菜单递过来,只有一两页A5大小的纸,然后悄悄放在一边,一小叠便利贴钉在小册子上。在字典的帮助下,我点了菜,拿起小册子,发现里面全是关于菜的故事。比如我点的牛尾和传统的土耳其宫廷菜“Begendi”混合在一起。小册子介绍了“Begendi”背后奥斯曼苏丹和法国王后的故事,以及他们如何结合两国的元素发明新的菜肴。比如另一道开胃菜鱿鱼意面,宣传册上还描述了这道植根于土耳其家常菜“Erist”的菜是多么有创意。
看了宣传册,菜刚上来,看到贝莎美白酱拌茄子泥,马上感觉不一样了。我觉得吃的这么学术挺好的。
更多的时候,面对诗意的名字和稀有的食材,连字典都帮不上忙。点餐变成了“冒险”,但正如甲壳虫乐队唱的那样:“让他去吧…”
几年前的一个晚上,我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闲逛,街角一家清爽的牛排馆吸引我进去。菜单只是一张纸,上面用西班牙语写满了牛的各个部位。面无表情的看着我。服务员的小哥笑着拍了拍我的肩膀,然后用拳头捶了捶胸口,闪身去了厨房。
过了一会儿,他给我拿来了一块厚牛排。刀轻松砍下的那一瞬间,我才意识到那块肉的质量应该是多么的优秀。说实话,我还不知道那块肉是哪里来的,但是那块肉就像晚上的潘帕斯草原一样好吃。当然,我忘不了小哥哥看着我享用牛排时那种骄傲而满足的眼神。
所以,比起大猪鼻子的菜单照片,我可能更喜欢简单或者华丽的文字描述,至少能让我产生想象。当然,更好的是在无知中得到惊喜。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