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

    他去了非洲


    时间:2022-06-19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孔府酒楼的王师兄给我打电话,说已经在我家拐角了,他给我送来一袋菜和鱼。我匆匆下楼。

    王师兄站在圣彼得堡路马奈画室楼下,戴着面具,脸几乎被完全遮住。这个面具是几个月前他向中国捐款时协会送的礼物。

    近日,法国新冠肺炎疫情愈演愈烈,让人心慌。“你不要出去买菜,超市很挤。我店里的冰箱够我哥吃一会儿的。”他说。他把包放在地上,退后一步,和我隔了一米。他已经被隔离了20多天,但安然无恙。"老谭去非洲了."王哥突然说。

    谭总是莒县人,会做鲁菜。他到巴黎不久,就被B哥邀请到孔府当厨师。他最擅长的是“藏羊于鱼腹”。我们认识后,老谭破例让我去后院观察这道菜。一条大鱼刮干净,用黄酒腌制在大盘子里。老谭用铁锅炒羊肉丁,冬笋,香菇,紫菜。炒的时候加各种调料。眨眼间就炸好了,倒在盘子里晾干。等羊肉稍微凉了一点,老谭小心翼翼地用小勺子放进鱼肚里,然后用猪网油裹住鱼,用刷子在上面刷上一层糖浆,放进烤箱。

    “马上。”老谭说。我们出去喝茶十分钟,里面铃一响,王哥就给我们端来了刚出炉的“鱼肚藏羊”。烤鱼金黄酥脆,用筷子轻轻分开。里面鱼肉白嫩,羊肉绵软醇厚,一股浓郁的香气飘满了整个屋子。

    就在这次见面三个多月后,老谭突然晕倒在店里。王哥打了急救电话,赶到医院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王师兄在医院一直等到凌晨四点,一个男护士出来说:“你先回去,明天再来。”

    第二天早上,B哥炒了两个菜,煮了一锅汤,给老谭送去了。谭已经醒了,但他吃不下任何东西。他只喝了两口汤。医生已经检查过了,说他脑部有肿瘤,应该是很久以前就有了。问老谭,他什么都不知道。王师兄道:“你的病你放心,其他的都是我的。”

    在医院住了3天后,老谭突然给弟弟王打电话:“老王,我回家了,医生同意了。”“你说医药费的事了吗?”“没人提,他们说可以出院了。其实我也不太懂。”

    老谭在巴黎北郊合租一个房间。几十平米的房子,3个上下铺,6个人。王师兄曾经跟他开玩笑说:“那你还不如我。我刚来的时候住在三楼,而你只住在二楼。”所谓3层楼,就是一张床,上面去掉了3张床。大概是因为生活不宽裕,老谭大部分时间都在饭店。每天最忙的时候是午饭和晚饭,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空闲时间。老谭经常坐在店门口喝茶。偶尔有女生经过,他会向她们点点头:“Bonjour(你好)。”这是他唯一知道的法语单词。大部分女生也会给他一个“Bonjour”的回复。他微笑着看着他们走远。

    休息了两个月,老谭又来店里了,和以前一样精神。但是因为他有这个病,B哥不敢再用他,劝他回国好好养病。老谭说:“我出来的时候,跟家里说好了,挣钱在县城买套房。我现在回去有什么问题?”

    很快老谭就成了另一家店的厨师,偶尔给姐夫打个电话,也就是说闲话。我最后一次打电话是在巴黎“封城”之后。“法国这个样子,我不能休息。我有个马里老乡说没有疫情,这里有工作。前几天来马里,先送几天货。工程队马上就来,我一到就给他们做饭。这里的人太热情了,太热情了。巴黎怎么样?回不了中国。”

    我用手机查了一下,马里也有病毒感染者。b哥叹了口气,冲我挥挥手,转身回餐厅了。我站在路边,感觉有点失望。他已经到达都柏林广场,在一个拐角处消失了。巴黎的街道空无一人,呈现出一片惊愕的寂静。

    或许,脑子里装着“定时炸弹”的老谭,正在西非马里炎热的沙漠里支起灶台,在工地上为一群中国人精心制作“鱼肚藏羊”。据说这道名菜起源于春秋时期齐桓公的厨师怡雅,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了。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