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鑫
时间:2022-06-18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汉武帝第二年(公元前99年),一支五千人的汉军未能到达长城,其统帅李陵向匈奴投降。司马迁袒护李陵,触怒汉武帝,被判宫刑。
这是司马迁一生中最大的灾难,而《史记》对李陵事件的叙述却只有两三百字。要了解这个改变太史公命运的人,只能看《汉书》中班固的描述。
少年时在皇宫工作的李陵,从小在汉武帝身边长大。他的好朋友霍光和上官桀,也是汉武帝晚年最信任的人——李陵的朋友圈,是和汉武帝最亲近的圈子。
汉成帝第二年,二司将军李广利率领三万骑兵从酒泉出发,攻打活跃在天山山脉的匈奴右王献。汉武帝要李陵为李光礼护送辎重。李陵主动请命,想独立率军驱散可汗的军队。
汉武帝提醒李陵,这次军事行动规模太大,没有骑兵配给他。几年前,汉朝远征大宛,战马几乎消耗殆尽,而新获得的大宛马又是珍贵的种马,无法送上前线。
不过李陵并不害怕,说不需要骑兵。“我愿以少攻众,光朝廷就有五千步兵。”这种雄壮的精神感动了汉武帝,但他还是觉得太冒险,于是命令强弩队长卢博德带领部队在半路上迎击李玲君。
卢博德,一个老兵,曾经作为富博将军平定南越,并羞于支持羽翼未丰的李陵。所以,他上次说,匈奴人在秋天太胖了,打不过他们。他希望李陵和李陵等到明年春天再来进攻,两人各带五千骑兵,这样肯定能活捉。
这最后一出戏激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这是李陵不愿开战,唆使卢伯克拒绝。于是他又给了拉伯克一个任务,让李陵立即进攻。
在这个决策过程中,梁武帝和李陵都没有错。这不是善与恶的冲突,而是善与善的误解。
于是,李陵带着他的5000名步兵从居延出发,向北行军30天,在季峻山扎营。季峻是匈奴的重要据点。根据一些学者的推断,它应该是今天杭爱山脉东端的一座山。这里到居延的直线距离约500公里。对于一个携带至少60天的粮食、足够的饮用水、大型弩和大量箭往返于战壕的步兵来说,行军速度相当可观。
李陵画了一张经过的山川地图,派人回长安报告军情。汉武帝非常高兴。但就在这时,李陵遇到了匈奴单于亲自率领的三万骑兵。
三万对五千,骑兵对步兵,战争的结果本该毫无悬念,但匈奴还是被李陵杀死了。于是可汗增兵,共八万骑兵再次进攻。实力如此悬殊,李陵只能边打边往南退。
这场战斗由精通叙事技巧的班固写得非常出色。李灿玲逃脱成功了吗?他总是给读者希望之光,然后无情地粉碎它。
李陵终于从匈奴俘虏那里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山雨越来越害怕,他在心里想:这样一支孤立无援的步兵怎么能和我军战斗这么久呢?你是想把我吸引到汉朝的边塞,然后大举攻城吗?匈奴的贵族也在犹豫:前方还有四五十里才能到达开阔地带,可以再来一次猛攻。如果他们仍然不能成功,他们就会撤军。
换句话说,汉军只要在这一带生存下来,就安全了。李陵全军要刷新了,于是又是一天几十回合的激战,杀了两千多匈奴人。
然而,就在可汗准备撤军的时候,李陵的军队中出现了叛徒,所有的军事信息都泄露给了可汗:汉朝的援军并不存在;李陵军队的箭快用完了。
因此可汗大胆地全力进攻,切断了L
汉代的箭头每支不少于17克,500,000支箭意味着制造它们至少需要8,500公斤的铜或铁。铜方面,汉代铸币用铜量平均为每年816.7吨,这一天射出的铜量超过全年总用量的1%。如果以铁计算,汉代的生铁产量没有统计数据,但肯定不会超过唐代。唐朝生铁年产量只有1200吨,所以这一天射出来的铁是唐朝生铁日产量的2.59倍。
这个细节是什么意思?“五十万箭”是一笔巨款。李陵的部队如此精锐,不仅是因为他训练有素,更是因为汉武帝(——)的巨额投入。这绝不是一支被皇帝随意抛弃的军队。
然而最终这支部队陷入绝境。李陵叹道:“再有几十箭,我们就可以脱身了!”他说:“没有脸见陛下!”所以他投降了匈奴。当时李陵距离汉朝边塞只有百里,大汉的亭子就在眼前。
当我得到李陵投降的消息时,汉武帝非常愤怒,但慢慢平息后,还是有点自责。当李陵不在车流中时,他应该派卢伯克去迎接他。他甚至考虑过李陵是不是在投降,是不是在秘密谋划大事。
汉武帝派公孙敖率军入匈奴,想把李陵找回来,可惜得到了这个信息:“我抓到了俘虏,他告诉我,李陵在为单于训练军队。
所以我一无所获。”
这下汉武帝真的愤怒了,杀了李陵的母亲、兄弟、妻子、儿女。李陵的坏名声传播开来,从此,陇西的士大夫提起李氏都感到羞耻。
后来,汉朝的使者到了匈奴,李陵愤怒地质问他:“我为了汉朝率领5000人横行匈奴间,因为没有救兵才失败,我有什么对不起汉朝的地方,为何要杀我全家?”使者说:“因为我们听说,你在为匈奴练兵!”
李陵立刻就明白了:“那是李绪,不是我!”李绪是一个投降匈奴的汉朝都尉。于是可知,公孙敖当时倒不是诬陷李陵,而是听信了错误的情报。愤怒的李陵派人刺杀了李绪,从此也断了回汉朝的心思。不过,他并不和匈奴单于在一起,而是常在外面独自行动,好像草原上的一匹独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