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个包子就行 刘永远感激你
时间:2022-06-17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这里不像早餐店,因为没有招牌,没有店名,没有收银员,没有服务员。只有一张餐桌,只有四把椅子,而且看起来很旧。案板上只有一块揉好的面团和一锅剁碎的馅料。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奶奶,坐在案板前,眯着眼睛,用皱巴巴、沾满面粉的手擀馒头皮、做包子。
我在晨练的时候发现了这家早餐店。在这家商店买早餐的人很多。应该很不错。进去了才发现这里很简陋。退出就太虚伪了,只好问“有什么吃的?”老奶奶抬头笑着说:“有包子。”“只有包子?”我有点失望。老奶奶马上站起来热情地问:“你喜欢吃什么?我现在就给你做。”手擀面或者馄饨怎么样."我还没来得及说话,站在我旁边的一个人就回答说:"不用麻烦,吃馒头就行了。"
我有点生气。我吃什么,别人怎么替我做决定?我生气地看了他一眼,但他朝我点了点头,并对着对面的墙做了个手势。我看过去,发现对面墙上贴着一张通知:
拜托,我奶奶让大家照顾我。奶奶的特色早餐是包子,虽然会做其他的,但是毕竟年纪大了,而且有关节炎,不能泡凉水,也不能累。我们将就一下吧。
3354刘对感激不尽
这个通知是打印出来的,加粗醒目。在通知的底部,用钢笔和圆珠笔写了很多内容。太远了,看不清楚,但没必要看清楚里面的东西。有那个通知就够了。人家这么讨好,我只好说:“那,买两个包子吧。”
我旁边的人把钱收了起来,扔进了角落里的铁盒里。我几乎怀疑他是这里的服务员或者老板。或许,是注意到了刘。直到他从口袋里掏出钱扔进铁盒,说是他的包子钱,我才知道他和我一样是顾客。
奶奶叫他张老师。两人互相客套的时候,张老师已经给我收拾好了一个包。拎着包我还是很迷茫。张老师跟在我后面走出来,对我说:“先生,如果这包子还合口味,就常来。”我笑着回答:“我不敢经常来。有人问过我。不要打扰别人。这个刘真会打同情牌。”张老师愣了一下,问我:“那个通知不清楚吗?我是以刘的口吻写的。如果不好,我再改。”
“你?”我很惊讶。张老师回过头来,目测了一下离早餐店的距离,才说:“刘已经走了快半年了。巨蟹座是无情的。人家不到30岁,媳妇还没嫁出去,就这么走了,留下奶奶一个人无奈。关于她的许多事情现在只取决于我们。”我很震惊,但没想到通知上写的是什么意思。
我和张老师同路,一边走,他一边给我讲刘的事。刘的父母死得早,只有她奶奶是一个亲人。几年前,打工赚了一点钱后,他卖掉了老家的房子,在城里开了一家餐馆,带着奶奶生活。直到去年,他得知自己得了一种致命的疾病。为了治好它,他耗尽了积蓄,甚至卖掉了餐馆。这一刻,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离开这个世界只是时间问题,但是奶奶以后的生活呢?他不敢告诉祖母他的病情。想了想,他停止了治疗,用剩下的钱开了一家早餐店。他奶奶擅长蒸馒头。这个店可以作为奶奶以后的经济来源和生计保障。70岁的老奶奶开店也很难。商店关门后,刘开始拿着他的病历询问附近的居民。他恳求大家在他去世后帮忙打理他奶奶店里的生意,让她奶奶能活下去,并嘱咐大家一定要隐瞒他去世的消息。他说他去北京开餐馆了。一切安排妥当后,刘回家收拾行李,告诉奶奶他要去北京开餐馆。
半年前,人们从居委会得知了刘的死讯。张老师说:“刘走后,附近的居民想起他的嘱托,都来照顾奶奶的生意。在这家店里,赚老人的生活费并不难。但是,她店里的早餐只有包子,会有人要别的。那个年纪的老人早起蒸包子已经够辛苦了。如果她做别的事情,她担心她会不知何故地累坏了。所以我才以刘的名义印了这个通知。这位老人不识字。问我发了什么?我说,所有的店都有店规,我帮她拟定了一个店规。真的是店规。纸贴出后,来店里买早餐的都只买了包子。”
我为我刚才的胡乱猜测感到内疚。第二天早上,我专程去了早餐店,又仔细看了一遍通知。通知下面密密麻麻的字,笔迹各异,显然是不同客户写的留言:
“奶奶说她昨晚滑倒是因为地上有水。她说她哪儿都没摔,但毕竟年纪大了。大家记得今天不要让她太累。”
“拖把在门后面。任何人看到地上有水,一定要记得拖。这种事不能再发生了。”
“今天我奶奶鼻塞,好像感冒了。我给她买了感冒药。记得提醒她一天吃三次,每次两片。”
“上次店里的卫生许可证是谁办的?奶奶说不记得了。
得副本放在哪里了,我今天帮她找也没找到,大家想想辙。”
奶奶已不再是刘立柱一个人的奶奶,而成了大家的奶奶。我发现,到早餐店里来买早餐的人,一进门总是先要与奶奶聊一会儿天,问一问她的身体状况和生活情况,琐碎而具体,这情景就如一幅幅其乐融融的亲情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