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版“北京爱情故事”
时间:2022-06-15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一夜之间,41岁的北京男子廖丹成了名人。
2012年7月16日上午,当他走出北京东城区法院时,等候已久的记者们立刻将他团团围住。“长枪短炮”的出现让不少路人驻足,推车的老大爷很好奇:“这是哪位明星?”
与这座城市的繁荣无关。廖丹是北京最底层的低收入家庭。他负担不起妻子治疗尿毒症的透析费用。“为了让妻子活下去”,他伪造了医院的收费公章,四年间“骗”走了400多次免费透析机会。这一天,他将他人捐赠的17.2万元全部退还给了法院。
公众形容这是一个“凄美的北京爱情故事”,但廖丹说不出什么漂亮的话:“这就是生活方式。你有什么建议?”
天
从家到医院,廖丹骑摩托车要花近两个小时。30年前,北京改造期间,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廖丹从交道口搬到了五环外的郎辛庄,从城里人变成了“乡下人”
与此同时,另一项创新将他推到了城市的最底层:1997年,廖丹的北京内燃机总厂改制,他在那一波浪潮中下岗了。
那一年,通过同学的介绍,他认识了现在的妻子杜金玲,24岁的河北人,3354。
对于这个城市最底层的廖丹来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感人至深的爱情:“两个人就住在一起,三三三五四也能住在一起,加油。”后来杜金领付了两桌酒,生活就这样继续。后来,他们有了一个儿子。
2003年,杜金玲的单位倒闭,她在家做手工艺品卖钱。这样的生活持续了半年,一个亲戚帮她找了一份美容院的工作,月薪——600元美金。在这个北京的低层家庭,生活简单,但也过得去。
噩梦从2007年开始,——杜金玲被查出尿毒症,每周要做两次血液透析才能维持生命。每次透析的费用至少420元。一个月后,医药费就超过5000元,一家三口的低保只有1700元。更何况杜金玲没有北京户口,没有工作,进不了北京医保体系。刚开始家里还能拿出一部分钱,但是2万块没几天就没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廖丹每周都骑着电瓶车送妻子去医院。后来他干脆咬咬牙,借钱买了一辆旧“摩托车”,好带老婆去医院干点脏活。
妻子生病后,廖丹也患上了糖尿病。朋友都被他借遍了,最后还得有人劝他,“兄弟,钱的事过去不提,以后别来了。你妻子的病是治不好的。”
2007年底,已经负债累累的廖丹发现,每次去医院交透析费,收费室都会在账单上盖章,让他拿到透析室去。当时他走投无路,就在街上捡了一张有假章的名片。
当他第一次把盖了假章的收费单交给透析室的时候,他很害怕,但他觉得“过一天算一天,那是以后的事”,“不然他早就死了”。
杜金玲一度怀疑丈夫哪来的钱,但每次一问,廖丹的倔脾气就会冲上来:“什么都不用管!”
承认
用那个假公章,廖丹骗了4年,杜金领多活了4年。2011年9月,医院升级了收费系统,廖丹的行为终于被发现。五个月后,带着妻子去医院透析的廖丹终于看到警察朝他走来。他说他能理解医院。“毕竟人不是慈善组织”。
当廖丹带领警察回家收集证据时,他们12岁的孩子正在家里做作业。老警察了解了廖丹的情况后,感慨地说:“我当了这么多年警察,还是第一次看到你这样。别人骗是为了骗钱,你骗是为了救人。”
当廖丹被带走时,警察给孩子们留下了200元钱。“别把我当警察,把我当大哥就行了,但你毕竟在犯法。”
凌渡认为廖丹驾驶摩托车被抓住了,所以他不停地给法庭打电话,问他什么时候能被释放。刚开始法院的人都很客气,但是一个星期后就不耐烦了,对她说:“你知道你透析4年都没交钱吗?”杜金玲终于意识到,丈夫刻了假章给她治病,涉嫌诈骗。
在廖丹被捕的那段时间,杜金玲每周坐两个小时的公交车,去医院透析。廖丹被保释候审,直到她生病,她的邻居不断打电话给法院。
2012年7月12日,廖丹案在东城区法院开庭。庭审前,法院要求廖丹返还“赃款”17.2万元。庭审当天,检方提出廖丹构成诈骗罪,建议法院判处其3至10年有期徒刑。但是在公诉人出示证据之前,廖丹说
dquo;您不用念了,我都承认完了。”后来,廖丹告诉记者,即使那天宣判了,他也不想上诉,“摊上了,认命也就认了。”
“你觉得值吗?”
“不管值不值得,还是犯法了。这我承认。值不值得,至少一家子现在还在一块儿。”他突然停下了,默默地反问,“你说呢?”
★改变★
廖丹没想到的是,自己的人生轨迹,会在不经意间改变。开庭那天,法院外宣处的工作人员站在门口,问他:“你愿意接受采访吗?”从那开始,找他的记者没断过。
廖丹的故事,像藏在海底的珊瑚,一旦被打捞出来,便成了宝贝。那个廖丹在电视里才看见过的明星姚晨,开始在微博上关注他的事。一位他素不相识的政协委员,专门通过媒体给他送了17.2万元钱让他“退赃”。两家他从未听说过的机构,向他提出承担杜金领今后透析的医疗款。还有人在微博上为他发起了捐款倡议。他的故事被称为“最美的北京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