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金钱导致人的毁灭
时间:2021-04-23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一个
也许当我们即将离开这个忙碌嘈杂的世界时,你会只是看着天花板问自己这个问题:是什么给我带来了人生中最大的快乐?
是初恋时低头的温柔吗?是事业发展时的望风骄傲吗?是新婚之夜?当它是第一的时候?不管答案是什么,你大概都不会像马丁莫尔斯那样回答。这位英国最大期货公司的终身总裁临终前回答说:“那是我18岁赚到第一英镑的时刻。”
你不会这样回答,因为你害怕在临终前留下葛朗台这样的“恶名”,因为你觉得你不爱钱。但是,这辈子,你不能不爱钱。如果说“钱是万能的”,这句话至少有一半是真的。
二
钱是万能的,因为人们赋予了它万能的意义。钱是一个天平,你可以在上面权衡一个人的成功,一个企业和品牌的价值,一个国家的国力。换句话说,生命、社会甚至国家的价值至少有一半可以用金钱来衡量,它们的“金钱价值”是相对的、辩证的。
几年前,一部叫《一个都不能少》的电影感动了无数中国人。那天在网上搜了一遍又一遍。突然发现,在这部关于教育的电影里,张艺谋导演其实是在讲一个关于金钱的故事。
魏敏芝先追着喊着找村长,要了50元的代替费;后来,她阻止了一个学生去县体校培训。她担心的是没有学生她拿不到50块钱;然后,她去县城找张,但她也怕50块钱会变黄。
高老师手指连粉笔头都拿不住,却被钉子钩住,继续在黑板上写字;20多个没见过可口可乐的同学轮流喝一罐“贵”的可乐.
如果有很多50元,很多很多粉笔,很多很多罐可口可乐,也许魏敏芝和她的学生不会感到尴尬。当然,那时候可能就没有张艺谋式的温暖和淡淡的悲伤了。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你宁愿拥有那份深深的悲哀,还是平庸的财富?
三
李嘉诚70岁生日,有客人问他:“你这辈子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李嘉诚小声对客人说:“开个小饭馆,忙一天。晚上打烊后,和老婆躲在床上数钱。”
嘉宾笑,李嘉诚也笑。笑,中间的“误读”似乎很难完全弥合。前几天马云的公司在美国上市,他好像也说过类似的话。事实上,很少有人能读懂它们。
没有收到过钱的人,是无法真正体会到钱的美好与邪恶的。如果曹雪芹不是一个落魄的贵子,哪里可以去寻找那座豪华壮丽的大观园?
“钱袋越满,灵魂越空”这句话明显流露出一种酸酸的做作。
钱失去的无非是他没有真正拥有的东西;钱给人的是,人不是天生的安逸和沉重。钱会让深的人更深,浅的人更浅。金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同样,人可以改变金钱的“颜色”。
把钱当做对手和敌人的人,会一辈子为钱发愁;而那些视金钱为朋友的人,会得到金钱给予的快乐与安宁。
四
金钱可以交换舒适,保健,服务,从而间接交换时间。一名记者问法国女设计师香奈儿,她对金钱有什么看法。香奈儿说:“我从中获得的独立性非常宝贵。”
我不能绝对肯定金钱能否换来爱情。但是,钱至少可以让全世界的恋人过上衣食无忧的平静生活。从古至今,我们在天地间目睹的所有爱情悲剧,至少有一半是因为金钱的苦恼。
至于思想,好像跟钱没关系,但是没有钱会是什么样子?很小的时候,家里的线头有一个黄色的《论语》,是我读的第一本古书。有一句话影响了中国文人几千年:“一个吃,一个喝,一个在巷子里。人不能承受自己的烦恼,也不改变自己的乐趣。”
贫贱快乐是文人的情怀。但据说爱问又孤傲的颜回最后还是饿死了。
颜回的幸福和贫穷有什么必然联系吗?有钱了,颜回不就需要开心而不是担心吗?饥渴的思想家最后只能想想自己的肚子。
五
黑格尔曾在自己的书中说过:“人性中有一种精神,它是通过牺牲狭隘的生理利益来追求一个超越其生理利益的目标和原则而得到满足的。”因此,黑格尔把人理解为一种“精神载体”,他独特的尊严和内心的斗争是被生理或自然自由地限制的
程度紧紧地连在一起。
他的理论完全可以用来解释,在商业社会里,人与金钱的伦理关系。
金钱是用来赚取的,同时,金钱也是用来付出的。
随着一个人的金钱越来越多,他在得到中获取的快乐——无论是心理上的还是生理上的,都将逐渐递减终而归付于零,而因付出获得的快乐和成就感将越来越大。这也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投身于慈善、NGO等公共事业的原因所在。金钱的伦理就本质而言,是一个人对自我价值认同的提升过程。现代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与金钱抗衡、妥协乃至平等共处,最终彼此取悦的历程。
在这个意义上,一个人对待金钱的态度,其实也是对待生活和生命态度的某种投影。在所有的人间故事中,把人引向毁灭的不是金钱,而是他本人的作为。金钱在人类悲剧中所起的作用,从来不是主动的,而是被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