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

    亲爱的抵抗


    时间:2021-04-17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亲爱的阻力

    自从我在微信官方账号开了一个专栏,我妈的微信朋友圈除了关于养生和女人如何傲然生活的文章之外,又增加了一个内容。有一次,她拍了一张截图,给我看了那些回复里的赞词。对了,她叹了口气:“你看到了吗?大家都夸你才女,听起来比美貌还不如。”我很生她的气,不知道怎么反击。

    尤其是她去电影院用心看电影,得知萧红的悲惨命运,更担心我的未来。她不在乎“她来时生活中噪音和交响乐的洪流”。对她来说,黄金时代就是回家时从玄关落下的暖暖的阳光,网购时磨牙就能在网上买到菲拉格慕的鞋子。她一做红烧肉,我就喊饿了。父亲出差回来,她抱怨“哦,你真不会挑东西”,拿了护肤品。小红怕人生太短,故事太长,妈妈怕我送的太多,赢的太少。

    所以我经常跟她讲道理:像我这样虚荣的女人,一踏出家门就要反复掂量自己,不听自己内心的呼唤,也不回头。除此之外,天赋需要有一定程度的辉煌才能突破人生的瓶颈。我的智力只够做芥末蘸寿司骗一点眼泪。

    这是我们最近谈话的循环模式。只有当我发誓自己在文化圈不会出人头地的时候,我妈才会有把握地以“在台湾玩得开心,不要在宿舍无聊写,不要攒钱”作为结束语。

    后来在一些前辈的言行中看到了母亲熟悉的身影。比如嵇康,自称“非唐舞而薄孔伷”,“越出名越自然”,宁打铁不当官,被司马氏政权处死。但是翻翻嵇康的《家誡》,我们都在说不经常去或者待在总裁办公室,送客不跟在后面,人一吵就马上走等等。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宋代最有智慧的人物苏东坡身上,却写下了这样一句诗:“但愿我的孩子愚忠,难以为公。”伟大的作家鲁迅告诉他的儿子迎海要做好每一件事。不要做一个看起来很伟大的作家——。在孩子面前,他无法摆脱那份自私;再清高的人,谈爱情难免俗气。所以,我常常想:也许人只有成为父母之后,才学会了生存的规则,比如用智慧捍卫自己。

    小学的时候,家乡评了100个卫生城市,老师让我们背《小学生卫生守则》和《文明市民守则》。我记性很好,经常是班里第一个背课文的。老师规定先学的先休息。当我看到走廊里满教室的学生正透过窗户说着什么时,我感到骄傲和孤独。我抱怨道:“背这种东西浪费时间。老师闲着,你怎么不让我们出去玩?”后来,这个抱怨传到了班主任的耳朵里。有一天,她通知全班同学,我要打扫一天的所有卫生。

    我妈来接我的时候,看到我满身是肥皂水,袖子很脏,脸上带着一点灰色的滑稽,像个逃兵,表情却骄傲而倔强的像个将军。后来我妈妈满意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从来没问过是怎么解决的。好像在经历了所有关于我的往事之后,我妈会为我扫除灰尘。

    作为成年人,我们喜欢四处游荡,而许多父母一生都在做一份工作,大部分时间都在同一个城市度过。我有很多优秀的朋友,大部分都很少和父母交流。我问他们为什么,有人说:“哦,我告诉他们了,他们不会明白的。他们能给我什么建议?就几句话,多吃点,不要省钱,和身边的人好好相处。我小学的时候出门,他们就一直这么说,现在也没变。以后是出国还是跟着现在的导师走,只能自己决定。”这些话听起来很残酷,但却道出了很多人匆匆放下父母的电话,漫不经心回复父母短信的心态。

    也许父母真的是孩子追求伟大梦想的阻力。趋利避害的天性会让父母忽视你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和对正义事业的激情,只在乎你的餐桌上是否有三菜一汤。他们不能给你实际的建议,但会用一堆看似过时的原则束缚你。也许大多数人只有在拳头和脚下隐藏的绳索突然消失的时候才会感到不知所措。你终于自由了,从此没有人以爱情的名义把你绑起来;你不用回头,因为你的家乡只剩下房子,灯也不再亮了。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