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不长 可能活得像它一样高
时间:2021-03-20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朋友圈看到她大学室友和她的学生合影。她最终在35岁时来到北京,成为一名大学教师,比她30岁前在北京有一份稳定工作的大学目标晚了五年。
她本科的时候是全系最好的学生。她连续四年获得国家奖学金,毕业后被送到我校读研究生。当时她的目标是考上中国传媒大学读博士,在北京工作。
没想到,在她读研究生的时候,父亲突然生病了,母亲一时失去了主见。家里只有她和一个妹妹,妹妹还在上大学,一切都靠她。
为了照顾父亲,她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家乡,在当地一所中学当老师。
当父亲的身体逐渐恢复后,她又把考上大学的梦想提上了日程。
通往考博的路并不平坦。她想考的老师每年只招三个学生。前两年她失败了,第三年才得到在传媒大学读书的机会。
那时候她每年一月都去北京考试,就住我家。我们一起聊天。她谈到了照顾父亲的辛苦和考试的困难。她感慨地说:“那是一条直路。为了中间的一次意外,我多走了五年弯路。”
幸运的是,凭借她的坚定和坚持,即使经历了一些挫折,她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在北京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人这一生,最难也是最骄傲的,就是成为自己,让生活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有的人起点很低,但目标坚定踏实,烂牌打得很好;有些人生来就比别人拥有更多的资源,但总是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把生活搞得一团糟。
在一次心理交流会上,我曾经遇到一个中年妇女。
穿着时尚,穿着名牌,脸上却没有过着富足生活的舒适模样,一脸愁容,总是叹气。
跟她谈出身家庭,她指责父母。
小时候喜欢唱歌跳舞,想全身心地考美术生。但是她父母很传统,觉得不像是一个女孩子在舞台上唱歌跳舞,最好找个稳定的文书工作。
考上大学的时候,她想趁机出国留学,摆脱父母的控制,但父母说:“你留在这里,我们还是可以照顾你的。等你毕业了,找工作的途径就多了。”
于是她在当地学会计,毕业后和父亲的朋友一起去工作。
这家人很快就找到了合适的结婚对象,男孩的家庭很富有。全家人都觉得她文静,温柔,很喜欢她。就这样,她按照父母的意愿结婚生子,过着非常富裕幸福的生活。
但是,每当她看到去了一线城市,在外面叱咤风云的学生,就觉得自己很可怜。
本来周末可以有这么丰富多彩的生活,喝着咖啡,看着剧,听着音乐会,却只能呆在家里照顾孩子。
出于这个原因,她怨恨父母多年,认为他们的控制使她被困在一个小镇的无聊生活中。
后来学了很多心理学和起源家族的课程,才发现自己最应该恨的是自己。她享受被控制的好处。她要承受放弃梦想的损失,因为有人照顾,工作稳定,老公经济条件好。
即使现在的生活不是你想要的,那也是你的选择。
她说:“我40岁才知道。如果你不去尝试,不去突破,不去坚持,那么你的梦想只能变成遗憾。”
是的,曾经,每个人在未来都有一个理想的自己,也许是做一个作家,用笔书写世间万物;也许是丈夫和孩子,幸福的家庭;也许去了很多美丽的城市,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但是活着,有些人的梦想变成了幻想,有些人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有些人迷失了,一次又一次的被动选择。有些人总是清醒的,坚持自己做决定。
前者也许生活舒适,但后者注定要努力,但正如北野武所说:“虽然辛苦,但我会选择火热的生活。”
作家林清玄写过一个故事。他小时候考得很好,老师给了他一张世界地图。
那是冬天,他家在浴室洗澡,他负责在外面烧水。有一次,他一边烧水一边看地图,看到了尼罗河、金字塔和埃及的狮身人面像。他对它充满了向往,一时忘了烧水。
父亲冲出浴室,问他在干什么。水变冷了。
他说他在看世界地图,长大后一定要去埃及。
暴躁的父亲打了他一巴掌,说:“我保证,你这辈子都不会走这么远。”
林清玄又委屈又不服气。他一边烧水一边下定决心:“我的命不应该有保障。我长大后一定要去埃及。”
后来,他坚持写作。他在服兵役的时候,每天6点钟就响起叫醒电话,4点钟就起来写东西。
铌
sp;
26岁,他获得《中国时报》文学奖;30岁时,他成了台湾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
有钱出国旅行了,他的第一站就是埃及。
他在埃及生活了三个月,在金字塔下面给父亲写明信片,接到明信片的爸爸说:“这一巴掌打的,一巴掌打到埃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