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

    只有光 只有和平 和支持


    时间:2021-03-20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唯淡唯和得其养

    梁的家庭作风是“网开一面”,完全信任和尊重孩子,让孩子走自己的路。

    不贪心

    祖父总是告诉我们,人不能贪婪。

    “不贪”是很高的要求。比如我表哥秦冬彤看宵夜,按理说是好事,但是我爷爷说也是不可取的“贪心”。爷爷吃的很清淡,每顿都是七分钟饱。有一次,我爷爷带着四个孩子单独出去玩。当时我最小,只有4岁,最大的11岁。在外面吃饭的时候,我爷爷给了我们四个孩子一共两两米饭。在他看来,孩子生病了就是吃饱了。慢慢吃,慢慢吃,有节制。目前食物也是“不馋”。

    睡梁启超系列

    孙子孙女中,爷爷给我的问题最多。有的录自诸葛亮,有的录自《易经》,有的录自《孟子》,但我最喜欢的是这句话:“愿你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按照自己的思想去行动。”这句话出自我爷爷自己的书《中国文化要义》,是我爷爷一生的真实写照。

    祖父年轻时深受父亲季梁的影响。另外还有两个人对他影响很大。一个是彭,他父亲的结拜兄弟。他是晚清著名爱国记者,中国新闻出版业的先驱;另一位是梁启超先生。当时梁启超已经流亡日本,但他的装订书籍却从海外源源而来。爷爷非常喜欢读书。他买了五六百万字,放不下。他每晚都和梁启超的系列睡觉。

    爷爷是顺天中学的一个中学,也有外籍讲师。可以说在20岁之前,我爷爷是没有接触过四书五经的。但是我爷爷说,从14、15岁开始,他开始思考两个问题:一个是生活,一个是中国社会。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贯穿了我爷爷的一生。

    广泛发行

    爷爷对孩子的教育可以总结为两个字:宽大。他从来不强加干涉孙子孙女的决定,而是让我们自己去看,自己选择。

    我从小就和爷爷住在一起。爷爷一直吃素,所以口味很清淡,我一直觉得太清淡,就往菜里倒酱油。爷爷看着我,没说话。直到有一天,他手里拿出一本上海某出版社出版的书,书被折叠了。祖父转向角落,给我看。在那一页上,他用红铅笔勾画了标题。我还记得题目:《吃盐过多等于慢性自杀》。

    他不仅对我如此,对他父亲也是如此。据说我父亲小学的时候一生只有一次考试不及格。成绩单送回家后,爷爷看了看,一句话没说就还给爸爸了。我父亲知道这是他自己的事。之后父亲复习补考,考了高分,后来成了父亲学的最好的一门。我父亲再也没有考试不及格过。

    “主动盲目碰撞”,是我爷爷描述他曾祖父放任主义的原话,主张人是在试错中成长的。我,我的父亲,我的叔叔和我的祖父从来不坚持做他们想做的事情。我爸考了好几个大学,不想考可以换一个。我爷爷什么都没说。

    我很高兴你喜欢它

    80年代中期,西方迪斯科传入中国,其强烈的节奏和自由奔放的舞蹈深受年轻人喜爱。我也不例外。我花了10元钱报了一个学习班。当时10块钱很贵,钱都花光了。我记得一个夏天的下午,我来到我爷爷家。午休后,祖父在客厅里踱步。我放下书包,来到爷爷那里练习我的新迪斯科。我伸开双臂乱踢,左右摇晃,臀部剧烈扭动。

    舞会结束后,我问爷爷:“爷爷,你喜欢吗?”其实我从心里知道我爷爷不会对我们孩子的玩具感兴趣,但我还是想从他那里知道他是怎么看待我们年轻人的行为的。那个场景我还记得很清楚。爷爷戴着一顶瓜子帽,鼻子上戴着一副眼镜。他用左手举起眼镜,对着我笑了笑,说了句“很高兴你喜欢”,然后踱步走了。

    爷爷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因为当时和我父母爷爷奶奶年龄相仿的成年人批评我们年轻人喜欢这种舞蹈,让人无法接受甚至恶心,反对的声音不绝于耳。那时候我爷爷93岁了,但还是很豁达。他知道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即使不懂也要互相尊重。

    有一次,我爷爷买了一本小册子。他收拾好自己的书和包,在封面上写下了“青春期健康”的标题,并把它们带给了我的哥哥和表弟。爷爷很细心,特意在书上写了一个小纸条:“这本书可以先大致看完,再仔细看。粗略阅读和仔细阅读都不妨从自己的注意力中选择,不按顺序阅读。随着次数的增加,会慢慢变得平滑。”爷爷还特别声明要先读给哥哥听,再读给表哥听。这就是他教育孩子的体贴。

    我一生中很少生气

    我爷爷在我24岁的时候去世了。和他在一起的这段时间,我从没见他生气,也没见他发过脾气。有人问我梁漱溟活到如此高龄,长寿的秘诀是什么?我觉得和爷爷的修养有关,其中不生气很重要。

    比如文革时期,梁启超在家

    、蔡元培的信,齐白石的画等,或被充公,或被付之一炬,面对这些,祖父从不动怒。我曾充满好奇地问祖父:“爷爷,当时您生气吗?”祖父回答:“不生气。”如此简单,简直让人难以置信。我立刻追问:“为什么?”祖父略带笑意地答道:“他们都只是十五六岁的孩子,跟他们生什么气呀。”寥寥数语,显示出祖父在面对人生坎坷时,态度是如此平和宽容。他把所学的道理真正融化在自己的生命里,不迁怒、不贰过,真心宽恕这些孩子。“情贵淡,气贵和,唯淡唯和,乃得其养。”这就是他的人生理念。     留下的最后一句话     1988年5月,祖父临终前一个月,一位记者采访他,问他对青年有什么嘱托。祖父说:“要注意中国的传统文化,要顺应世界潮流。”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