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与猴子
时间:2021-02-20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记得去年12月,女儿们放假回家,我以为她们刚从寒冷的英国逃出来,却在初冬来到了中国南方,那里还在吹着冷风。作为一个父亲,我一直想给家人一些阳光和温暖,所以一家人来到泰国享受亚热带温暖的阳光。泰国华欣的海边是那么的美丽宜人,暖风习习,一家人团聚,山中楼阁,庭前游泳池,女儿们常常在耳边嬉笑打闹。世界上所有的噪音似乎都被隔绝了。看着身边的家人,对亲人的日常照顾已经放松了。什么是家庭幸福,仅此而已。
那一天,我在业余时间来到了海边的猴山。听说以前满山都是猴子,后来人们开发建设了佛寺、佛像、商业铺面。现在,猴子已经被人工饲养了。进入佛坛圣地,自然是烧香拜佛,虔诚地拜佛。当然,别忘了抬头看看四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大海是那么的清澈,沙滩是那么的洁白,椰子树是那么的美丽,是一个惬意的度假胜地。下山来,找一片树荫,喝一杯冷饮,一家人会坐在一起,享受温暖阳光下的温暖。海风吹来怎么会让人不舒服?我慢慢闭上眼睛。俗话说:你若怒放,笑如花,清风来,似春风,我心安。在寺庙的香雾中,我突然听到梵文袅袅的声音。这干净的声音,有时深沉如雷,清晰深远;有时候我闻着,自得其乐,我爱我的心;只觉得难懂好懂,听者烦。此刻,我心里没有思绪,只是静静的听着,听着——世界里澎湃的风;听雨花——;听——。万物生老病死。渐渐的,我好像感觉到了什么。希望和梦想就像我头顶的天空,冷漠的心可以躺在个人的修行里。在每个人的心里,都筑起了一个小巢,是佛祖在尘世中给你我遮风挡雨的屋顶。只有在什么都没有的日子里,在红尘里,让我暂时卸下肩上的沉重包袱,放下生活的重担,变成一棵平凡的小草,与众生共享几年,践行一个共同的法则。
我凝视着虔诚的和尚,感受到了佛陀的伟大。不经意间,看到一只白狗坐在念佛大师身边。他静静地听着悦耳的梵语,表现得如此谦卑和虔诚,就好像他已经融入了经文的台词。突然,好像有什么东西扰乱了它的优雅,它站起来,从两只大白狗身边走过,好像它们是饲养员。当他来到院子里时,三只黑狗立刻走过来听他的命令。这时候我才发现,小白狗是瘸腿的,我惊叹于狗之间严格的等级制度。然而,我对它的作用更感兴趣。过了一会儿,我听到七八只狗和猴子打架,但过了一会儿,猴子被赶着逃跑了,原来是太吵了。猴山的猴子是人工喂养的,但总共至少有200只猴子。为什么十几条狗打不过,跑不出中心?这座猴子山是他们祖先的领地,但实际上他们处于这样的困境中。我在想,聪明的猴子远在狗之上;实力方面,200多只猴子就能吐槽淹死这十几只狗;你说没有领导。你也看看那个孙悟空。我很疑惑。带着这个疑问,我回到了中国。
回到喧闹的城市,白天从早上开始,到晚上结束。谋生挣钱是需要时间的。当然,之前的疑惑早已烟消云散。好在凡尘有菩提,明月映禅。清明节回来,一路看到聪明人路过。突然,我意识到,我之前一直苦思的疑惑,原来是一个智慧与智慧的哲学问题。我们常常很迷茫,以为聪明人一定有智慧,其实不然。智慧和智慧是两回事。世界上聪明人不多,估计十分之一;智者更是凤毛麟角。估计百里无一人。那么,智力和智慧有什么区别呢?聪明是生存能力的体现;智慧是一种活态的体现。聪明大多是天生的,得益于遗传;而智者更依赖修养。猴子天赋异禀,聪明绝顶,最接近人脑,但天生擅长玩耍和表演,不知道如何把智慧延伸成智慧,所以可以通过给零食来玩猴子。而狗则很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相信“狗斗人力”这一永恒的规律,是以忠实的主人为目标,时刻为主人服务。所以有和尚的呵护,有师傅的撑腰,当然可以少赢多赢,立于不败之地。这可能是狗的一种生存状态。
我一生都会遇到一些聪明的人。年轻的时候,我经常羡慕聪明人的才华和聪明,以及他们阅读和掌握知识的能力。他们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学识渊博,天文地理,街头巷尾无所不知;在现实生活中,他们能保护自己的利益,很少吃亏,能抓住一切机会知道什么时候出手;在商业上,我总会遇到聪明能干的客户,每一笔生意都能盈利到极致。我常常感叹,就算穷到极点,也当不了一两个;我也认识很多成功的商人,他们有财富和权力,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总是在人群中脱颖而出,总是展示自己光辉的一面。但是,孤傲而平淡,我只是羡慕,更别说崇拜,随着年轮的变化逐渐变得冷漠。因为我发现他们大多不快乐,忙碌,或者有钱有势,但他们有共同的不断烦恼和不快乐的生活。或许,他们有生存的能力,却缺乏生存的境界。小时候经常听老人夸年轻人,但最后今天的“滑头”很平庸。那天,我姐夫去菜市场买牡蛎。小贩对他说:“这是唯一剩下的东西。把便宜的一起拿走。我姐夫是贪婪善良的一起买的,但是他一圈回来,那人就把一楼捡了起来,开始卖。”他姐夫生气地走到他面前骂他,他狡黠地一笑回应。耶!作为一个小贩,他是一个油嘴滑舌的男孩,能赚一点钱,但如果失去了信誉,他可能只会做小生意。潮汕方言里的智慧和愚蠢最后都是一样的,好有哲理。我一直觉得,不要以为自己的头比别人大,人生就成了傻子。其实做二胎是一种生活状态。这个小女孩很有才华,但锋芒毕露。
实让我担忧,姐姐有些愚钝,可是为人诚实憨厚却令我舒心。也许,那日我听到的苦寂禅音,看到浓淡相宜的布衣,原来是佛祖给红尘中的我一出最有禅意的折子戏吧。
智慧于我们实难获得,连公认的智者苏格拉底都自认为按照智慧的要求,自己是无知的。但我们却可以活出一种境界,去探寻些许的智慧灵光,使之生活得更为实在,至少吃得下、睡得着,无忧而长寿吧。大家可别误会,我并非对聪明的羡慕嫉妒恨,或者倡导放弃谋生,归于田野,过起粗茶淡饭修梨种田的陶渊明式生活,那是一种逃避,我更崇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这里说的境界是一种遵循客观规律,顺势而为,因势利导的人生观,当然这里的势与趋炎附势不搭杠。比如当年英国首相撒切尔进行产业革命,那时再聪明的煤矿主最终也必然被淘汰,你搞煤矿工人大罢工有用吗?那些看到势的人,早早转行从事金融或服务业的,现如今已是盆满钵盈。何谓势,粗浅认为是事物发展的方向。看一下当今天下,前段时间南海问题闹得沸沸扬扬,越南跳得很欢。可后来一个亚投行就使他们的总书记立马访问中国,那是越南看到大势所趋,胳膊扭不过大腿,还是现实点吧。改革开放多年,万民经商,我们崇尚了钱才是硬道理,故而人心浮躁,官商勾结,尔虞我诈成了真理。聪明人抓住时机,狠狠出手,因而土豪贪官层出不穷。面对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而此时的你,还想着用贿赂,靠坑闷拐骗走天下,那不等同于自掘坟墓吗?而国家也是用了青春赌明天,改革开放多年,无奈中印发了大量的钞票。不走一带一路,把钱放出去,我们的经济何以为继?如何腾出手了整肃朝纲,规范市场,和谐社会?当年汉武帝,隋炀帝的开拓西域走出去战略,历史就是如此的重复。我常看到很多对中国的批评,连篇累牍的箭镞时政,痛斥国人没素质,没信仰,没梦想等等。聪明人也不遗余力的推波助澜,可是静静观察,天下之势,可不是向着西方,向着美利坚合众国,恰恰相反,只有中国才会给世人不断的惊喜。
曾听闻茶壶与茶杯的故事,聪明人嘴忙,往往侃侃而谈,因此是茶壶;而智者耳忙,注意聆听别人,因此是茶杯。然而茶壶里的水最终要倒进茶杯里。其实,能认识到自己并不聪明甚至愚钝,学会聆听也尤为可贵。那日我看到的瘸子小白狗所以有那么大的权力,因为它学会倾听,起码它听到猴子的嘈杂声影响了佛檀的清净。当时我有所悟,获益于静听梵音的感化,可是百思不得其解只因心中杂念太多,智慧的灵光则离我远去。回眸过往,那些我懂得让利给他的客人,现如今与公司依然生意红火,长久的生意其实赚得最多;那些我诚信相待朋友,大多知道亏自己好别人,一生中总能相扶帮衬;那些令我纠结,忐忑的是是非非之事,其实,放下了也就释然,天地补忠厚的道理一直演绎,有得必有失。郑板桥说“聪明难,糊涂更难”。其实郑氏的“糊涂”是需要智慧的“糊涂”。所以“难得糊涂”翻译过来就是“难得智慧”。连苏格拉底都无智,可见智慧有多难!我蓦然明白了,财富和权力与快乐很多时候并不成正比,快乐来自人心。因此,求才,聪明足矣;求脱离烦恼,非修智慧不可。
世人皆言,禅外之人,不可说禅,就像佛门中人,不可逾越红尘。或许只有在这样安静的书房空间里,禅意才会在纸间漫溢。心中那抹情怀才足以在云中舒卷、风中流淌。我抒发的不是佛堂中百僧复诵的黏稠经号,也不是神龛前青铜兽鼎中逃出的蓝色幽烟,更不是五行六道里一方极乐净土的般若门。此刻的我只是一只不畏秋寒的云雀,试着勾画一笔云水泼墨的草书罢了。我赞叹文化的力量,哲学的高深,更膜拜智慧的超然,正所谓慧由心生。
2015——1——14写于汕头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