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考研路上依然迷茫的你
时间:2021-02-09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走在这陌生的校园里,闻着桂花香,花开花落,情怀随风而逝,各种思绪还历历在目,一边叹息,仿佛经历了人间沧桑。在过去的19年里,学生时代似乎从来不缺考试,比如中考、高考、分级考试、考证、考研、博士考试。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考试,就越来越麻木不仁,无动于衷,准确的说是“无所畏惧”。曾几何时,我一次小考没考95分,我就怕只能战战兢兢地站在一个角落里。现在,补考不及格似乎很常见。考试太多,可能真的会变成惯性。Kaoyan.com
考研论坛是经常徘徊的几个罐子之一,不仅仅是因为它记录了自己的考研经历,更是因为有很多同学迷茫、迷茫、挣扎。现实很少,往事千姿百态,突然想起11年的自己。趁着国庆假期,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我就不用管了。今天,我给陈文写信,事情开始得很匆忙。我还是希望你能看错韩海。
今年3月,我去南方的科博,在火车上遇到一位来自包道的老人,可能是因为他共用一个硬卧车厢。老人对我们几个同龄人特别感兴趣,被问到学什么专业。他的一个同行回答“信息管理与教育”。(本专业是计算机技术、管理和教育的交叉学科,被称为“信任学科”。好吧,我承认我是邪恶的。和我搭讪的老头瞬间哽咽,不再往下拿。沉默了很久,老人把目光转向躲在角落窃笑的我。一听说我是学历史的,老人马上就感兴趣了。首先,他疯狂地谈论历史有多重要,它有多有内涵,它有多善于观察。很快,吃屎撒尿都是历史典故。然后,带着熟悉的不屑和担心的神色,他开始担心我以后的饭。
当你自学历史的时候,通常会被问到,我们做了什么?以后怎么办?我们能做什么?一方面,我们担心未来;另一方面,我们暗示我们白吃了米饭,这对我们的国家不好。
我问过很多同事,大家都有类似的经历:你来侃侃说话,角落里有个声音:学历史挺好的,会说话会说话,但是找不到工作!当你在办公桌上要报价的时候,角落里有个声音:学历史挺好的,可以写能量理论,一笔一刀找不到工作。在纸姐炫耀的时候,角落里还有一个声音:学历史有男票,好谈。百科的节奏就是找不到工作!如果你说话像莲花,就业问题似乎永远是历史专业的死胡同。在这种情况下,我常常会有一种冲动,想回复你就是研究历史的人!你全家都在学历史!
不知道这些话该不该当笑话。
尴尬,相当尴尬。
这种尴尬存在于我们组和我们专业的差距。
然而历史不就是这样吗?做的人孤独、寂寞、尴尬、尴尬甚至落魄,但还是有人发扬光大。这是一个需要提升的东西,往往可以撼动旧世界,创造新未来。
至于我们怎么吃,这不是问题。当初既然决定考历史,吃的问题就不再成为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还是问题,那么……嗯,你还是尽快转专业吧。不然不仅这三五个月的考研会很痛苦,接下来三年的考研也会很痛苦。
记得高中文理分科后,有个老师半开玩笑地说:“学历史最大的作用就是你随时有话要说!”刚开始的时候一个笑话现在挺有哲理的,“有话要说”这几个字也很值得玩味。除此之外,我一直认为,一个人需要三个学科的支撑:经济(一个人的心智)、法律(一个人的理性)、历史/政治(一个人的视野和心智)。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专业,没有历史好。除此之外,历史自古以来就是帝王之学,一切都是从斯里兰卡开始,最后来到斯里兰卡。
回到前面的问题,为什么要考历史研究生?出路在哪里?前景如何?其实就我的理解,所谓的出路无非是商业、政治、学习。
如果是做生意的,什么专业都不在乎。多说无益。但是,有一点还是要啰嗦。曾经在纸媒上看到一篇报道(哪家报纸不记得了)。这份报告告诉我们,当年浙大历史系只报了7个人,都是在学校调整的。教育部的规定是,如果报考某个专业的学生人数少于7人,那么就应该停止招生,可见招生形势有多惨淡!但是,请注意,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报告中提到的浙江前20富豪(具体数字记不清了)有三分之二来自大学历史系。这些有钱人一般都说,正是因为这四年历史的沉淀,才使得他们的眼界、胆识、理性阅读能力各不相同,才使得他们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即使在过去,在未来,至少在现在,历史对于提高个人素养的作用也是被广泛认可的,没有人否认历史可以极大地提高个人素质。
无论如何,历史专业知识可以极大地提高一个人的政治素质和行政素养,这对想从政的学生无疑是极其有益的。而且相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帝国主义的专业,历史更厚重,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想学就学,想学就要考。不仅是硕士,博士也要尽早考虑,不用多说。至少对于那些没有
继续深造的历史硕士而言,毕业进入中小学做个老师还是值得考虑的,这既是一条出路也是一条退路,甚至是很多人的救命稻草,尽管我个人极不推荐这么做,尤其是男生。
寥寥数语,目的是给大家吃颗定心丸,坚定大家考历史研究生的决心,告诉大家学习历史是对自己的长期投资,回报不一定在眼前。既然做出了选择,那不要怕,不要悔,当直挂云帆,奋勇向前!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