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

    端着


    时间:2021-01-19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那天我去香港出差,要见一个认识我十几年的朋友。我很多年没见过她了。当然,她已经到了花季,体态婀娜。但是即使是已经走出法华的中年人,在美丽和优雅上仍然是奢华的。热情问候后,她谈到了孩子的教育。她早年也留学过。对比其他国家的教育,大家一致认为英国更好。当然有很多原因,比如传统,学风,教育方式,安全等等。但最后我说:去英国主要是让孩子学会“背”。我们来看看英国社会。但稍加教育,无论是皇亲国戚、普通白领还是出租车司机,衣着得体,彬彬有礼,“谢谢”“打扰一下”的声音不绝于耳。你说他们是假绅士和真正的嬉皮士。但是,那个社会的时尚是捧着你的脸,让你感受到他的绅士风度,以至于你们必须以礼相待。正是因为大家崇尚高雅,摒弃低俗。尽管历经岁月沧桑,大英帝国的霸气已经耗尽,但在世人眼中,英国人民的高尚精神依然支撑着他们昔日的辉煌。

    我们常说,不要总是拎着,就是要放下架子。公司老板吹胡子瞪眼,骂员工“扛”。领导干部去民间视察不要“扛”。他们只是把黑纱布误认为是官员的架子。大部分都给自己戴上了枷锁。所谓的架子理论,只是我们认识上的一个误区。我们要培养的是一个人高尚的品格和人格,是一种自强不息的气质,不是与庸俗同流合污,而是一种架子的身体。装腔作势的人是不自信的,因为内心的空虚只能被光环笼罩,用巨大的架子吓唬人。这种人抬起身体却低下头,在背后做一些龌龊的事,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里说的是一种教育,是你在生活中所学到的文化素养的体现。一个人的教养,首先来自家庭教育,父母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任老师。经常听到诅咒:有命没人教。就是指责他父母失职。记得小时候偶尔被邀请做客的时候,大人总会提醒我出去做客要背,不要让人笑。我知道,那是为了让我稳重,有礼貌,懂事。出门要带好教育,遵守饭桌上的规矩。不要敲碗;筷子不准指人;夹菜时,卡盘里自己这边的菜不允许在盘子上挑来挑去;不要根据自己的喜好频繁只夹一道菜,每一道菜都要夹着吃;特别是要用碗吃饭,不要像动物一样躺在那里,因为用碗吃饭体现了良好的教养和对他人的尊重。每次有长辈夸我,大人都会笑,因为我为家人长脸。要有礼貌,尊重长辈,爱女人,爱孩子,从小被父母教育。也许,这些简单的导师,真的在生活中受益匪浅。他们容易与人相处,容易得到朋友的喜爱,容易得到伴侣的尊重。经常有人说传统规矩有精华也有糟粕,我认为这些一点一滴的传统家教意味着父母在我的生活中种下了最好的文化,会规范我的行为,升华我的气质。

    每个人的执念和关心不同,气质不同,性格自然也不同。但无论如何,高贵的气质和高尚的品格首先要有良好的教养,教养来源于良好的家庭教育。所谓教养,简单来说,不管你出身背景如何,你的生活状况如何?每个人都应该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它不是道德标准,也不是小学生的行为准则。其实与教育水平、社会发展、经济水平并没有联系。只是一种理解。体谅别人不容易。不要因为自己而让别人觉得不舒服。这是教养的简单道理。一个人只有教养好,才能培养出高尚的品格,因为他懂得做人的道理。泰坦尼克号沉没时,并不是所有人都活了下来。那些似乎更能改变世界的男人,把希望都给了女人和孩子。那些可以独自逃离的女人,选择把生命的最后时刻留给亲人;那些受过教育的老夫妇选择睡在海底;那些工人选择了紧紧抓住那艘正在下沉的船,直到最后一刻……这是人类修行的最高品格,因为人人都知道,做一个绅士比生命更重要。当它成为一种习惯时,我不会因为外界的庸俗而放纵自己,我会学会谨慎和独立。因为,我不想失去这个我培养多年的小性子。渐渐地,我明白了“承载”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更是一种精神。我必须用自己的气质、性格、修养和对美好生活的态度来表现我对他人的态度和对生活的尊重。我很高兴的发现,即使我走在人生的荆棘路上,总有很多朋友愿意帮助我,我总能走出困境。反之,一个为自己庸俗的人,不仅会得到帮助,还会让他失去自我。所以,做一个绅士,是不受西方价值观蛊惑的。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春秋时期,强调“礼仪”。当时很多西方国家还在吃血喝血。

    携带时要有优雅的姿态。我们举杯互祝,有福之人自然报以微笑;服务员笑着给我们端来了菜,给我们带来了吃的好心情。可见携带它的意义是因为我的优雅和微笑感染了别人,让人感觉很舒服。如果写:端着酒一饮而尽,大概是为了打架。扛麻袋不需要优雅,只需要扛。我们说:肩负起生活的重担。更多的是责任,而不是恩典。而且背着也只是苦,累,咬咬牙也许还能活下来。而背负着它就是你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即使你面临困境,知道自己无法支撑,你依然可以承载自己的本质、精神、精神而不崩溃,相信未来,微笑着前行。那种遇到什么大困难就嚷嚷着要大家的知识,自暴自弃,整天抱怨别人的那种,这种

    生活态度,起码是没素质的表现,是一种对人生观的亵渎。对比那些把天大的事藏于胸,不露声色,坦然笑看云卷云舒的人,有着天壤之别,当然,机会永远留给后者。褚时健,刘晓庆都是我佩服的时代强者,他们都是从普通人到人上人,再到阶下囚,可是令人感叹,佩服的是,命运的跌宕起伏,没能让他们一蹶不振,就此倒下,而是又一步一步向前,终究成为时代的强者。他们凭的是什么?不就是对生活的信念没有夸,精神没有夸,而支撑着这一切不就是他们端得起放得下。端起做人的信念,放下曾经的光环。
      
      端着也是对生命的尊重,尊重做人的尊严。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早强调有教养、有素质,有尊严,是我们传统教育的精神瑰宝。"不食嗟来之食"教育我们为人的气节;“慎独”是自律的一种素质体现;尊老爱幼则是传统礼教传承的精粹。我们沐浴在泱泱五千年历史的礼教文化中,却目睹很多国人端不住做人的素质,一身的粗俗卑贱,怎能不令人愤懑。我们洗刷掉近代史的屈辱,找回了国家独立,富强的尊严。然而,我们却端不起做一个中国人的尊严,何谈民族复兴。我有不胜枚举的例子述说国人的缺教养,满世界眼中,国人成了低素质的代言词。先烈们浴血奋斗甩掉“东亚病夫”,却换来被人指指点点的骂名,能不叫人心酸吗?劣根性固然与历史的创伤不无关系,特别是自明朝开始,流氓的政治毁了我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丢失了礼义廉耻的准则。幸而,我们伟大的人民有着自省的基因,不折的信念。一个富强的祖国,必将唤醒国人的良知:照顾妇女,体谅周到,谈吐文明,举止得体;平静时保持微笑,危难时保持冷静;有爱的能力,重视家庭的教育必将蔚然成风。端着一个中国人的自豪,端着做人的精气神,端着为人的起码素质,教养,这便是我们这一代人任重道远的斗争。
      
      我因为工作关系,常在国外跑,西方最值得我尊敬的不是它的科技和国力,而是教养汇聚成的社会尊严氛围。我深深的爱着我的祖国,为国富而民不强而痛惜。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中国人是我最大的愿望,但面对残酷的现实,即便没能改变,但至少努力做一个有教养的人。这便是我让女儿学会“端着”的缘由。
      
      写于汕头市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