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

    你不是脾气太坏,而是格局太小


    时间:2020-12-29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脾气大,主要是这几类人:没钱,没文化,没高远追求,没高潮。不发脾气,还能在生活中掩饰自己的失败;但一发脾气,什么都暴露了。

    “能力不大,但是脾气很大。”我们每个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都会遇到这样的人。他可能是你的同事、客户、同学、老师、爱人或配偶。

    当他们遇到困难时,他们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发脾气。有点本事就是只要你发脾气,就会有人替他解决问题;再怎么生气,没能力的也没效果。甚至,因为那种愚蠢的脾气,原本可以轻松解决的问题变得非常困难。

    这些脾气暴躁的人通常都有一个共同点:如果和不能理解或容忍自己的亲友发生矛盾,尽管有各种不情愿和委屈,经过一番挣扎,最终还是会选择互相迁就;但是,如果和能够理解和理解自己的个体发生冲突,他们绝不会轻易屈服,而是通过各种无理取闹和坏脾气来强迫自己屈服。亲近人是残忍的,但对惯于伤害自己的人却是温柔的,这其实和欺软怕硬是一个德行。

    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久而久之,前一批人,毫无畏惧,继续推波助澜或“低智商善良”来伤害他们;后一类人逐渐被吓跑,被逼走。然后,“当事人”继续哀叹没有人能理解自己,继续受苦。

    另外,如果一个人脾气不好,易怒,身边的人就会知道他是“没惹”、“生气”、“没受伤”。所以他在说话做事的时候会很注意照顾自己的情绪;但是,如果一个人脾气特别好,别人会觉得他有些不敏感,抗伤害能力很强,然后会觉得让他受点伤是“不要紧”的。所以脾气越差越容易保护自己不受伤害,而脾气越好越容易受伤。但这样会形成一种“反向激励”:脾气好的人会发现“脾气好受”,于是会向脾气不好的人“转化”。

    但是,这些人的“改造”,会导致原本这群坏脾气的人所享受的“福利”被稀释。竞争的结果是,每个人的脾气都更差,但实际上,没有人得到任何好处。

    坏脾气,最大的受害者,不是你愤怒的对象,只是你自己。

    尤其是你经常为了同样水平的小事和同一个人发脾气,希望他能朝着你期待的方向改变。短期内可能会有一定效果,但长期来看,失败率会保持接近100%。显然,如果创造性的方法被重复使用多次,被教者就会对其产生免疫力和抵抗力,而对于愤怒的人来说,则是“边际效用递减”。老师这样教育学生,家长这样教育孩子,女人这样捧男人,只会降低他们愤怒的“威慑力”。

    比如那些习惯以非常恶劣的态度对待伴侣的人,只要遇到稍微用心的异性,就能驱使伴侣产生“相见恨晚”的感觉。这是谁的损失?

    很多习惯了“死”的女人,只要和男朋友稍微不舒服就会威胁分手,但她们根本不懂。不是每一句“分手”都可以换来一句挽留。这种做法最不理智的地方就是先断定“他离不开我”,然后用别人对自己的感觉作为筹码向别人论证。这种招数偶尔可以用,但如果用多了,会让示范者意识到“我对她的感情成了我的软肋”,然后他会采取措施弥补这个软肋。

    所以你要发展创造性思维,找到多元化的筹码,除非万不得已,不要滥用这种筹码。

    当然,从实际的角度来说,那些脾气暴躁,经常和亲近的人生气的人,生气后通常会后悔、自责、期待和解;反之,脾气好,很少生气的人,肯定不会后悔,反而会为“刚才没玩好”而感到惋惜。

    为什么会这样?脾气不好的人,大多内心单纯,不记仇。他们的愤怒有点像“激情犯罪”;后一种人不容易生气。其实可能不是因为他们脾气好。——更有可能是因为“那些小事不值得我生气”,或者是因为他们太精明,不会发脾气。

    也就是说,从内心来说,脾气不好的人不是坏人,但外在表现就像是“坏人”。这其实是“相当不公平”的。不过,你不用委屈,也不用刀嘴豆腐心的为自己辩解。如果不是傻X这算什么?记住,恶语总是比“刀心”更容易伤人。

    去年春节,在老家,表哥跟我说,村里很多人都在父母家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打拼。他问我:为什么总有人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甚至打架?

    我说:这和道德无关,甚至和气质脾气也无关,只是因为他们的生活模式太小了。对于你这种在追求,有大的生活模式的人来说,别人在争论的那些东西,在你的生活中还不到0.1%。当然是个屁,不值一提;但是对于有些人来说,这样一系列的屁占了他们一生的90%甚至全部。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活个屁”,所以在你看来这是个屁,但在他们眼里,这是件大事!所以,当然要大打出手。

    与“格局越小脾气越大”有关,越无能的人脾气越大。

    以前在制造厂待过,经常发现生产线上有些小工头脾气比董事长大;在农村,你会发现有的村支书脾气比国务院总理还大。同样,在企事业单位,一个称职的领导是下属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他们会帮助解决;但无能的领导是下属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求助于他们只会发脾气。在黑社会也是,真正的大老板永远是一个文质彬彬的书生,长相儒雅,而脾气暴躁的人充其量只能充当老板手下的傻X。(文学、影视剧、历史都是如此)

    一般来说,脾气大的主要是没钱没文化没清高追求没高潮的人。不发脾气,还能在生活中掩饰自己的失败;但一发脾气,什么都暴露了。

    "人类所有的痛苦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我觉得王小波的话反了。真相应该是,人类所有的愤怒都是无能的痛苦。所以,告别坏脾气最好的方式就是做一个有风格有能力的男人。

    说到格局,我忍不住想插一句:虽然我一直不够孤独,但有一次在豆瓣上看到一个女生贴“寻找恋人”,只是因为上面提到理想伴侣要有格局,我就有了一种想去了解她的冲动。

    在我看来,我还是可以算是一个有“格局”的人。

    五年前,我在上一家公司的时候,有一个同事脾气暴躁,而我,因为我是个“书虫”,所以很温柔,对很多人来说好像是件大事,我也不在乎。结果我的脾气非常非常好。当时,我的领导还对我说:“陶青,像你这样的人将来会长寿。”我厚颜无耻地说:“我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当然,我没有刻意追求什么境界,也没有打算活得更久。我只想安安静静的做个书呆子。

    很多人看不起书呆子,但我们书呆子,那些在中国文艺里太毒的人,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对琐事不太挑剔;巧合的是,这是那些从来不看书的人,或者那些虽然也看书但“脑子没读坏”的人最无聊的缺点之一。所以在生活模式上,被黑的书呆子和“文艺青年”要赢过那些“傻逼青年”几十万次。古代物质生活条件和医疗卫生条件那么差,但柏拉图、孔子这样的思想家活了那么久,难道不是靠生活模式吗?

    没有格局的人,面对的是一些无聊的事情,比如人际关系中的各种矛盾,与亲人家庭的矛盾。即使是大屁,他们也喜欢“闹大”。结果他们很不开心但是,如果涉及到一些免费无用的高尚问题,即使是“大问题”,他们也只会做“小事”,根本玩不到。相反,有图案的人是做什么的?我们把两个完全颠倒了:面对那些无聊的东西,哪怕是“大问题”,我们也给它“小工作”;而如果我们思考一些有趣的问题,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那肯定是小题大做。很多文学、思想、艺术、科技上的突破,或者一个小创意变成创业实践,进而颠覆人们的生活方式,往往都是被“小题大做”所驱使。

    做一个有格局的人,最重要的是追求更多“自由无用”的东西。艺术是有门槛的,读书是让人门槛最低,成本最低的一种方式。所以,不要那么鄙视书呆子,快跟我们学。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