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吃苦是福
时间:2020-12-09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我有两个远方的长辈,吃了很多苦,绕了很多弯路。我很讨厌这两句话。
半个世纪前,他们原本在苏州读高中,后来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被送到无锡农村。每当他们挖山脊,抓泥鳅,夏天剥皮,冬天冻死,在乡下被穿流吹口哨,他们就讨厌艰苦。每当你去找某人反映情况,总能听到这句话。话不完全一样,当然,意思是一遍又一遍,永远不变的:
年轻人,苦难是福。多走弯路,多吃苦就好。
更黑色幽默的是,后来他们意识到他们不可能遭受这么多。但当时的领导在背后说苏州人细腻,就是要多吃苦,才能培养出来。
他们吃了很多苦。然后在我出生的那一年,三四十岁,一个风湿,一个腰疼。其中一人因身体原因退役。
他们同时代的一些人也吃过苦,事后引以为豪,觉得苦难锻炼了自己。但是他们两个不这么想,特别是风湿疼的时候,特别是腰椎不舒服坐不直的时候,他们说:吃苦没用!
理论上,如果目标是让人少走弯路?
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升知识,传承经验,甚至教人钓鱼。
所以有书,有学校,有教材,有老人经验的教导。
比如我爷爷以前炒虾,把水倒进滚烫的油里,烫到手。后来他喜欢这么说,只是为了避免我们走弯路,重蹈覆辙。而不是让我们自己烫一次,然后记住。
正是因为知识和经验的累积传授,人类才有了今天。人类不需要再被扔进荒野,学会钻木取火,喝血。
如果目的是让年轻人少走弯路,最直接的方法不就是直接教吗?
所谓,让年轻人走弯路,吃点苦头,通常是为了这个目的:
很多年轻人,年轻又有活力,拒绝接受教训,缺乏学习或照顾自己的能力。好吧,那么,让小马过河自己试试。
但是请注意,这里的辛苦是引用的。
任何培训的风险都应该得到控制。事实是,大多数苦难足以给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只有一些被控制的、细微的痛苦,才能让年轻人稍微痛苦一点,明知不听老人的话,在他们面前痛苦;懂得如何应对逆境。
这种程度的痛苦可以是有益的锻炼,但同时,用恐惧来警告年轻人仍然是一种有害的方式。
直接传授经验,让年轻人少走弯路,是一种积极的引导。
年轻人少受一点苦,少走弯路,是一种有害的激励。
就像我们说的,教孩子游泳,把他扔到水里,对他有帮助,很多孩子都是这样练的。但如果抢救不当,部分儿童会陷入精神疾病甚至肺病。
苦难本身并无益处,它只是一种特殊情况的创造。
所以,让年轻人在恶劣的环境中锻炼身体是一件好事。
在逆境中磨练自己的心态是很微妙的。这可能会刺激士气,也可能会挫伤年轻人的自信心,留下心理阴影。后者很可能对年轻人是致命的。比如我们上一代经历的伤痕,只能安慰自己有价值——,但这是真的吗?
如果可以选择让年轻人不痛苦,我觉得还不如不痛苦。惩罚不守规矩的年轻人,一定要因材施教吧?
苦难终究不是好事。可以作为教育的苦难,通常不是真正的苦难。
大部分普通人都不是史诗英雄,没必要用苦难折磨他们。
人类长期积累的文明是为了让大家过得好,而不是让人们继续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
我有点恶意的意思,不妨说出来。
一些在苦难中磨练自己的前辈认为,只有苦难才能考验人。
就像我认识的一个老师,总觉得只有填鸭式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
这种心态,其实有点中世纪的味道。很经验性,也很主观。
他们不能接受其他方式,因为他们真的没见过其他方式。
另一种逻辑更可怕。
我认识我爷爷的一个领导,我亲自对我爷爷,我叔叔说了这句话:
“我们都在吃苦。为什么他从一开始就能享受快乐?”
挫折教育不是坏事,但是很多开展挫折教育的人的心态和逻辑并没有那么精彩。毕竟人类发展到现在都是靠知识的积累和经验的传授。我们最终的希望是,未来的人们可以用更少的痛苦换取经验。
与其再去探索刀耕火种,有些人可以心满意足:“哈哈,你历经磨难,才懂得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当然最后还有另外一种人。他们鼓吹吃苦对你有好处,所以少发工资,少休假,对锻炼有好处。这通常是因为:
他们是你的老板。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