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中国人的四种修行
时间:2020-12-06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四大古典小说内涵广泛而丰富,不同的人从中可以读到不同的理解。但无论如何,都是关于人,更进一步的关于生活,更进一步的关于中国人的生活。
人生是需要完成的,所以可以说四大古典小说是中国人的四大修行。红楼的主题是爱情,三国的主题是斗争,水浒的主题是义,西游的主题是启蒙。要达到或超越他们,就构成了这种实践中需要突破和跨越的四个障碍。如果过不去,那就是平庸;以超然的方式获得。
读红楼,玩得开心
问问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
在《红楼梦》这本书的开头,曹公用一个空道士的嘴来讲述这本书的主要目的:谈爱情。爱是其中一个词,最迷茫的人。有些人可能看完整本书都不知道,有些人可能看了一辈子都不明白。
人是有情的。爱情有时候是最好的,有时候是最磨人的。男女之间是这样,人与人之间也是这样。因为情话的内涵太丰富了,是爱情,是亲情和友情,是迷恋和人情。而这些,正是红楼梦恋日恨海。
毫无疑问,爱情是《红楼梦》这本书里最感人的东西。这是最永恒却又最普通的主题,但曹公却写出了无尽的含义。宝黛的爱情无疑是最刺激的,包括美好和烦恼;有希望也有失望;有生死之心,却无法回避自己将走向何方的人生。千般滋味千般纠结,就如人生。一场告别之后,繁华荡然无存,无影无踪,宛如一场梦。
再说了,除了宝黛的缘分,宝钗和宝玉没份儿,宝玉和妙玉没份儿,袭人和别的女人,还有红楼梦里别人的爱恨纠葛。多少酸甜苦辣,如秋水。红楼是梦,那么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不都是这样吗?
曹公以情为先,写的是大家族的荣辱兴衰。最后“好的像把鸟都吃了丢进森林,大片的白色土地真的很干净”。回过头来看,怎么可能不是“满口可笑的话,一把苦涩的泪”?曹公经历了这一切,体会到了最深的一点。我们呢?
因为是梦,所以一定要看透放下。这也许是红楼的真实主题。但是这个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可能太高了。但至少,我们可以学会像红楼大梦里的恋人一样,学会深情。现在人的内心就是不够温暖,感情就是不够强烈。这样至少生活可以多一些美好和回味,少一些平庸和无聊。
这正是竹林七贤之一的王力可荣说的:太健忘,太忘恩负义;爱的时钟在我这一代。
读三国争风俗
人是为了什么而奋斗的?
林俊杰的歌《曹操》的歌词说:不是英雄,不读三国。如果你是英雄,怎么会不懂孤独?有了阴谋,坦白了偷偷摸摸。东汉末年,分为三国。沉浸在爱情里,被乱世所左右。谁来烧酒?出轨是三国,分不清对错。被打扰了几千年,一切又重新开始。
真的很好。更好写更广为人知的是明代大学学者杨慎写的《临江仙》字:滚滚长江逝水,浪淘尽英雄。对错转空.古今多少事,都交个笑话。这个词用在老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里,最贴切。
这首歌缺词说多了。告诉我们三国是英雄之书。它的关键词是阴谋、阴谋、乱世、孤独……归结为一个词,就是“奋斗”。但是,很多英雄在现世总是孤独的,只是在后世化为乌有,却落得一场空谈。那我们不禁要问,人到底在为什么而奋斗?
曹操本人凶悍,仕途最终被诡计多端隐忍不等待的司马懿家族偷走。刘备从草中崛起,夺得三大支柱之一,最后不得不在白帝城孤儿的照顾中带着巨大的遗憾和悲哀死去。诸葛孔明既聪明又有独创性。独留,七次北伐魏。毕竟只是萧瑟的秋风。关羽、张飞、英雄和干云,以及从前的美国,都以两个地方告终.是的,人在为什么而战?
如果每个人都意识到,世界上就不会有争执这种事;如果大家不争论,世界就太平了。这大概是三国最深的命题了。可惜,不去争论,不去看个够,不去经历世间的挣扎和身后的酸甜苦辣,大家都不会意识到。人生就是这样。很多道理早就知道了,但一定要经历过才明白。
既然如此,三国故事对我们来说也不是一无是处,也不是为了看一场热闹的比赛。人们也可以从中学习一些战术,激发自豪感。这样你才能打得更好,然后你才能更早的意识到。现在的人爱打架,就让他们打吧。说到最后,也只能如此了。
读水浒过利润关
我们的仗义在哪里?
水浒里有一件事是永远不会褪色的,那就是最重要的,就是仗义。有人不屑于认为水浒中的108人不过是些杀人放火的小流氓,但不去看他们真的是一件很可惜很悲哀的事情,那就是仗义,越来越稀缺。没有人品,是可以培养的,没有人品,只能是一种堕落。
什么是贬义正义?仗义是指卢看不到萍水相逢的父女被欺负,愤怒地挥拳打镇关西;看到朋友林冲受了委屈,他毫不犹豫地大闹野猪林。义是指宋武被朋友欺负后,在快乐森林里醉酒殴打蒋门神;就算退役了,也要为了兄弟情坚守方腊最后的招牌,哪怕断臂。仗义指李悝jy,黑旋风,独劫江州朝廷救宋江;还以为是宋江抢了酒楼的女儿,就算是大哥,他们也会大吵大闹梁山忠义堂.他们看不到不公正,他们的肠子直得很热。
他们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们的心纯洁而开放,开放而光明,因光明而嫉恶如仇,所以才有了“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道理。这一切的背后,其实只有两个字:——。而对面也是两个字,兴趣。
目前社会和梁山之间的距离,我们和梁山好汉之间的距离,可能就是“友情”和“利益”的距离。在“利益”这个词下面,有两个字:——自私,上面,有两个字:——现实。合在一起就是两个字:—— MoMo。这些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疾病。说白了就是缺少人情味。
是的,人们叫梁山好汉,电视剧水浒的主题曲也叫《好汉歌》。这种人不应该灭绝,这首歌也不应该成为绝唱。佛教有句话:《楞严》成仙,佛教成仙。我们只能期待,只要水浒还在,勇义的种子就能一代一代地播种、生根、发芽。
读西游,想通
意识还是偏执?
清朝张超的《幽梦影》说:《西游记》是启蒙之书。是的,这是一个佛教故事,来源于一个取经的典故。它的主角叫悟空。这个认识已经过了八十一难。这只猴子写人类生活。西游记是取经之道,而我们的人生是觉悟之旅。
很少有人会思考人生从何开始,何去何从。西游已经说过了。孙悟空是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师爷的弟子,“斜月三星洞”一词恰恰是“心”字。心是生命开始的地方。
佛教徒说人有“五毒”:贪、怒、痴、慢、疑。学过经书的五位师徒,就像人类的五大恶魔。一直误解孙悟空的唐三藏,自然是“多疑”;骄横不羁的孙猴子当然是傲慢的“慢”;对女人又懒又馋的猪,无疑是“馋”;那个曾经在流沙河吃人,脖子上挂着骷髅项链的沙和尚,心里几乎容不下一个“陈”。默默无闻,执着如痴的白。而通往突破和完美的道路,就是在八十一难的经历中,这也正是人生的模样。
西游生活的味道不止这些。孙悟空在十万里外翻筋斗也逃不出如来的手掌。这是外面有人的现实,也是人生中无法逃避的宿命。七十二变是一门技能,人要活在世上,就得有各种各样的身份和面孔。老先生炼丹炉烧了7749天,使人的生活一片光明,从来都离不开及时的锻练。真假猴王最耐人寻味。——人是最难克服的,要注意自己.如果你明白了这些,你的内心就可以少一些不甘,多一些清明。
孙猴子头上有个金箍,比喻他的假心。正是因为他不能自收敛,才惹出这种外在的约束。其实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同样的执念和澎湃的欲望。正是这些痛苦困住了我们。只有去掉它们,我们才能有家的感觉。欲望源于执念,执念由欲望固定。有人看到了,就要求觉醒;有些人看不到,所以痴迷于此。
当今时代,前者太少,后者太多。而到灵山的距离正好是十万八千里,孙悟空一个筋斗就能到达,就像玄机和悟道,就在一念之间。
四种实践,充实人生
四大古典小说既是中国人的四大修行,也是一条完整的人生修行之路。它告诉我们,我们可以生活在爱与恨的海洋中,可以理解世界的斗争,可以切断贪婪,只能到达生活光明、可及、舒适、宁静的终点。这个地方被佛教徒称为彼岸。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