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

    你可以不圆滑,但必须懂世故


    时间:2020-11-26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似乎他们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凸显你的不相容。

    当某件事违背了你的原则或道德认知的底线时,你坚定地陈述自己的立场,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反应。但是,他可以一笑置之,或者敷衍了事,或者笑而不语。

    最终的结果是你彻底颜面扫地,但他有两面性。

    这些都是所谓“情商高”的人,做事方式深沉圆滑。而这类人似乎总是会得到周围人的认可和肯定,在很多人的认知中,圆滑已经成为人际交往中的灵丹妙药。

    其实我们活着的时候,总是在爱着一些人的同时,也在伤害着一些人,这是自然的,必然的结果。如果你太过努力的去维持游戏双方的平衡,注重所谓的流畅度,必然会变成一种口是心非。

    如果你在一个迟钝的人面前表演,你也许能享受到好处。可落在智者的眼里,其实已经变成了多余的狡猾。平时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很自然的会有礼貌的互相打招呼,但是如果真的到了关键时刻,比赛双方就会立刻敬而远之。

    曾经有一个同事,在公司以老好人出名。他总是给人一种很开放的错觉。但是当涉及到做一些重要的决策或者分组项目的时候,大家总是有意无意的拒绝他。

    后来和一个关系特别好的同事聊了几句,他一针见血:因为大家都很警惕。

    的确,如果一个人立场模糊,原则性不强,别人自然会敬而远之。做一些团队工作的时候,大家一定要团结一致,没有人愿意在团队中有一个难以捉摸的存在。但如果是竞争或保密很强的重要项目,更不可避免的是要提防这样的人。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把流畅度和情商联系起来。其实这只是无耻的粉饰太平,扯掉情商的鲜艳遮羞布,圆滑其实是自私的表现。从道德和品行上来说,也是极不可取的。

    即使抛开道德因素,机智只是在混乱中生存的一种技巧,但绝不是长久的生活方式。历史不止一次告诉我们,一旦尘埃落定,荡草通常会成为第一个被淘汰的对象。

    那么,有原则有立场的生活方式是正确的吗?

    好像不对。

    曾经有人问我:不愿意圆滑,是情商低的表现吗?

    我想了很久,也不知道怎么回答。

    主观来说,我很想给他一个否定的回答。但结合自己的情况,总觉得有些误导。

    后来我把这个问题扔进了朋友圈。

    大多数人都注意到了“不愿意”这个词。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回复的意思基本相同:不愿意委婉,不不懂圆滑。所以情商不是低,而是高。

    有些观点和我内心的想法不谋而合,因为我是一个不愿意圆滑的人,自然不会认为我情商低。但我从来不敢说不愿意圆滑就是情商高,因为生活中非但没有得到一些便利,反而经常因为太有原则而陷入一些与自己无关的漩涡。

    所以,这些答案似乎没有意义。直到后来大学里一个老师回复我。

    没错,你不想委婉,但你也必须了解这个世界。

    他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我读博的时候导师给他和另一个同学分配了几个研究生,做了两个不同假设项目的对比。

    最后两个小组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但是以后再分组申请项目的时候,弟弟妹妹们都希望能分到另一个学长,这让老师心里很受伤,很迷茫。后来被一个师弟暗示,老师才恍然大悟。

    工程中总有很多细节,会大大增加工程的工程量。有些弟弟妹妹为了偷懒,通常会走一些捷径,利用项目的允许误差范围。一般来说,只要负责人能够顺利处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工作分配绝对没有问题,导师也不会真的仔细检查。

    但这是导师坚决反对的,也是业内禁忌。

    老师原则性强,执行力强,那些行为自然被他严厉训斥。女生被骂哭的情况屡见不鲜。所以难免给人一种刺耳的感觉。

    另一个负责人,虽然对项目要求很严格,但是和老师不一样。其他时候他会主动引导那些矛盾,比如请他们吃夜宵;给女生一些小东西:和她们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

    这是根本原因。

    两人在处理原则性问题时立场坚定,在处理问题时既不敷衍也不圆滑。但不同的是,对方负责人也认识世界,原则和世界之间有微妙的平衡。

    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圆滑是一种坚持原则不屈服于外界的自卫,也可以简单理解为只是不愿意委屈自己的感情。太在意自己的感受,就像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一样,是一种心理上的不宽容。

    在满足自己感受的前提下,一个精神边界宽广的人,肯定懂得照顾别人的情绪,在生活中巧妙地将原则与善良融合。

    古人讲究外圆内侧,意思是人要像硬币一样,外表圆,内心方。更通俗地说,就是要注意善待他人,精通人情世故,但要有自己的立场和原则,心中要有自己的尺度。

    黄炎培曾经写过一封鼓励儿子的信:“如果是春风,就是秋霜;从钱里取像,在外圈里面。”

    其实就是提倡一种世故却不圆滑的生活方式。

    外观圆润世故,内心方正不圆滑。

    前者使自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进退自如,不因僵化而乏味,不因棱角尖锐而处处树敌;而后者,则允许自己不抛弃自己原本的心,毫不犹豫地去迎合它,在一个混合的社会里,心地善良,恪守原则。

    在表面距离越来越近,实质却越来越疏离的社会时代,很多人开始觉得人生无所适从。其实生活从来就不是黑白二元论。认识世界和不圆滑不能混为一谈,但可以保持进退的微妙平衡。

    成为一个成熟而聪明的人也是一个漫长的人生实践。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