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专家
时间:2021-01-23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孤独,抑郁,平凡.总有一些话让我觉得很烦,很少出现在我的文字里,也不经常在人前提起。随着时间的推移,不良词汇越来越多,其中包括“情感专家”。
前不久看了一个情感类节目。对于这样的节目,我大多是抱着一种娱乐的态度看,一边寻找一些有创意的素材或者灵感。对于节目中的悲欢离合,过程是从最初的流泪逐渐跳到后来的冷漠。一天下来,就变成了纯粹的看。不得不认为,这个世界上,任何事情,数量多了,都会让人变得麻木。当很多欢乐或悲伤叠加在一起,一切都太轻太累。
每个人的感受都是最独特的过程。没有不可复制的结对,从执念于功德圆满的幸福之路,或者到歌末黯然神伤,无论坦荡还是曲折,花从水漂,赋予它们一种相思和两种无忧无虑的心情。只有自己知道原因,也只有自己才能解开这个纠结的结。
当所谓的“情感专家”把自己的情感琐事当做笑话或轶事来评论时,当事人是否真的可以依靠专家的几个“套话”来解惑、解惑、做出正确的判断?我觉得只能是节目彩排造成的。
从今年1月底开始创作情感故事集《你的那个她并不是最初的那个她》,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身边人的情感故事,尤其是亲眼所见。整理成词再读一遍,感触颇多。那些懵懂期的高中言情,那些爆了又爆的大学言情,那些不能长久相守的中年言情,来了总是那么羞涩那么单纯,去了却只能感到当初的痛苦和遗憾。
他们谈着喜悦和惊喜的泪水,咬牙切齿后又淡然一笑。一切的开始都是因为相遇,一切的结束都是因为爱恨情仇。经历过之后,他们也明白了,成为了真正的自己的“情感专家”。我经常这样听他们的长篇故事。很多时候都无法自拔。移情文字处理器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故事记录器。慢慢的,慢慢的,每一笔都有笑有泪。
每一章都不会加自己的评论。做听众远比做解说员自由,可以让故事的主人公松口气,或者一时间想起青春,开怀大笑。台上的“情感专家”对其中一个咬牙切齿,用赢得爱情的话语安抚对方,只让自己开心,赢得观众的掌声。我不知道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切会如何结束。
“看着山脊的一侧变成一座山峰,距离不同。不知庐山,只在此山。”不得不让我想起苏轼的《题西林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别人的感受自由,别人的品味评判,每个人都会成为自己的“情感专家”。你我都是陌生人,可以自己拿一个好东西,记着想着去做!
(记得2016年4月18日在济南)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