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没有如果
时间:2020-12-30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
更像是精心制作的蝴蝶标本的编辑荐:被小心地夹在一本看似普通的平装本诗集里。它以最优雅的姿态,最质朴的外表,一字一句,默默地读出生活的真谛,吸取情感的精华。
丁海涛前几天在三门峡市为重点作家举办的培训班上第一次见面。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仅仅是他充满激情的个性和推销自己的能力。最难忘的是他课后交流时特意推荐给我们的原创短篇《淡如酱油》。据说曾经在卢氏人民广播电台的《文选》节目中播出过。
我在餐桌上吃饭时听着。虽然因为手机网络等原因只断断续续听了一部分,但是放不下。吸引我的可能是语言风格,也可能是叙事风格。总之,一听就忍不住想听结局。但对我来说,随着培训班的结束,各就各位。在我的印象中,这个偶然相遇的小故事,变成了破碎的小故事。
直到今天,海涛发来了全文链接,我有幸一字不差地听完了全文。
“做房奴,人没有尊严。”
“啊,没有酱油!去做一瓶酱油!”
“羊越多,睡眠越少。”
这些都是本文难忘的经典句子。比如小说里的一瓶酱油之类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引发的离婚案件,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
与古代相比,现代人的爱情和婚姻更加个性化自由和足够大的社会包容,但不那么严肃和庄严。
也许,就是现在快节奏生活中的人,一切都要适应它,讲究速度?
有人曾形象地把现代社会闪婚闪离的婚姻状况称为“快餐式恋爱”。只有当事人才很懂味道,热心的旁观者最多也只是在为他们惋惜之后摇头叹息。
主人公曾经许下了永恒爱情的誓言,他坚定不移的爱情,在经受了热量衰减的变化之后,也冷却凝固了,经过火焰的烘烤,低温的冷冻,时间的浸泡,坚硬,冰冷,尘土飞扬,变成了活化石。除了诉说过往悲欢的可辨纹理,没有证据证明鲜活生命的迹象。在当事人漫长的生命历程中,即使是刻骨铭心的,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时间的沉淀而变得轻盈。最终,它们只是偶尔浮现在脑海里的尘封记忆。
也许,当我再想起来的时候,我会心情不好,感触很深,但是——
我终究回不去了。
因为生活中没有如果,就像没有彩排的直播。
在中国古代的爱情里,有那么多描写恩爱夫妻的名句。我最欣赏的不是海枯石烂之类的盟约,而是“百年同舟共济,千年共眠的训练。”在这里,是我们多么深刻地理解、欣赏和珍惜浩瀚世界中的珍贵感情!
大概,人们自古以来就知道,虽然热烈的爱情令人陶醉,但是两个来自不同家庭,有着不同生活经历,有着不同气质禀赋的人,千方百计的选择后走到了一起,在所有亲朋好友的美好祝愿和共同见证下共同生活,毕竟要经得起现实生活中柴米油盐等琐事的不断规避和漂白。最后剩下的颜色才是爱情的本来面目。
的确,从相遇,相识,到相拥,再到相扶,两个人一起走过了漫长的一生,不仅仅是一条红线相连,更是两只手相连。但一旦见面,就一辈子相依为命。一个承诺,一辈子在一起。这,是多么深刻的感受啊!
我突然好像明白为什么古代的婚俗这么复杂了。于是,随着社会进程的演进,很多被视为繁文缛节、毫无实际意义的老古董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相对简单新潮的仪式。在这里,我不是在争论这种社会进步的对错,而是在想,极其繁琐的仪式和传统礼仪,是否从本质上暗示了古代人对于爱情和婚姻近乎庄严的宏伟?当然,安排的除外。
所以有人说,今天滋生闪婚离婚现象的另一个温床,就是结婚成本太低,低到任性自由。在婚姻中,没有人愿意迁就任何人。否则,你会辜负自己。
如果不是故事里的男主听说下班回家后一直在厨房忙活的老婆让他去买酱油而坚持冷漠,矛盾的导火索很快被点燃;如果,故事里,女主没有马上把买酱油这件小事提到觉得委屈的原则高度,然后上了网,然后离开了家;如果男主人去婆婆家请老婆回家时更有耐心;如果女主能理解丈夫低头上门求情的诚意;如果,男主在街上遇到老婆和女朋友,趁机挽回夫妻感情,那就够真诚了;如果女主在老公一次次邀请她回家的时候,放弃了所谓的矜持和虚荣,那么故事的结局就会被改写,还有另一种可能。
但是,没有如果。生活中的事情,一旦发生,就无法改写。
更悲剧的是,一切忏悔都来不及挽回。
其实着急的婚姻双方很可能都在忽略遗忘,给别人机会其实就是给自己机会。
所以想想,世界上还有什么是不能容忍的?茫茫人海,百年人生,相见不易。既然已经下定决心携手共度,为什么还要互相竞争呢?
我们不是说“牵着你的手,一起变老”吗?难道,只是,自说自话,自欺欺人,逢场作戏?
所以,何必呢?
纵观全球,轰轰烈烈的爱情和令人羡慕的婚姻,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的爱情和婚姻都是平凡而真实的。没有完美,只有缺陷。
单纯的快乐来源于相互的理解和包容,而不是举着剑去和别人攀比,用快乐和知足杀死他。只有痛苦和折磨留在同一个地方挥之不去。
简单的快乐来自于平淡如水,细如树叶的生活,不断保持良好的沟通,顺畅的沟通,相互磨合,充分的表达,情感的分享。
简单的幸福,无非是日常生活中的锅碗瓢盆。即使这个世界是奴隶,是房奴,是车奴,是卡奴,是童奴,等等,也要互相帮助,共同面对。同甘共苦,生死相依。
那么,谁说人生之路不是人生的旖旎风光,也不是触及大地的缘分与恩情呢?
以此为铺垫,回头看,那些看似自由便捷的闪婚和离婚,可能只是社会婚姻改革和成长带来的并发症,也就不足为奇了。小说《淡如酱油》呈现给我们的,恰恰是这一时期一些人婚姻生活的缩影。很多年后再看,还是会有独特的魅力。
没有宏大复杂的叙事结构,只有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琐事。
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平实。没有树枝,没有藤蔓。别装深沉,别忸怩。不化妆,不匆忙,不急躁。更有甚者,在琐碎的现象背后,折射出作者对大众婚姻生活冷静而深入的思考。
尤其是结尾的平静含蓄的表达,温柔而富有诗意。它揭示了作者对人性的宽容和善良。
“也许,是真的,是雨?”
这样的文学表达方式,不仅笔力娴熟,更体现了作者细致的观察,细致的体验,对日常生活的深刻理解。
我喜欢这个小故事。
因为,在里面,有这个时代普通人生活的痕迹。喜欢,水下石上印的图案清晰立体。
我喜欢它的精致。它独特的美。
因为在我看来,它更像是一只精心制作的蝴蝶标本,小心翼翼地夹在一本看似普通的平装本诗集里,静静地,以最优雅的姿态,以最平淡的样子,一行一行,一个字一个字,读着生命的真谛,吸收着情感的精华,在一寸光阴里,默默地,安详地微笑着。
随着书页慢慢打开,蝴蝶在我们面前栩栩如生地飞翔。
薇薇。2016年9月18日。在百合花园。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